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桑椹成熟过程中部分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佟万红 1 ; 王振江 2 ; 李勇 3 ; 刘刚 1 ; 黄盖群 1 ; 危玲 1 ;

作者机构: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3.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桑椹;1-脱氧野尻霉素;多糖;黄酮类化合物;动态变化

期刊名称: 蚕业科学

ISSN: 0257-4799

年卷期: 2011 年 13 卷 06 期

页码: 1106-111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10个果桑品种为材料,检测成熟桑椹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桑椹中的3种活性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选择活性成分含量较高的红果2号和蜀椹1号为材料,自盛花期后采样检测桑椹发育成熟过程鲜果肉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红果2号和蜀椹1号盛花期后第3天的果肉中,DNJ质量分数分别为0.074 1%和0.072 5%,随着桑椹的发育成熟,DNJ含量逐渐降低,2个品种盛花期后第31天果肉中的DNJ含量比第3天的样品分别下降了49.80%和58.90%;随着桑椹的发育成熟,红果2号和蜀椹1号果肉中的总多糖含量逐渐增加,至盛花期后第27天达到最大,总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9.572%和10.276%;随着桑椹的发育成熟,红果2号和蜀椹1号果肉中的总黄酮含量呈现双峰变化,盛花期后第11天和第27天,果肉中总黄酮的含量达到峰值,质量分数分别为0.313%、0.444%和0.264%、0.326%。另检测红果2号和蜀椹1号成熟桑子中的DNJ含量远远高于果肉中的含量,但总黄酮含量却远远低于果肉中的含量,且未检测到多糖。依据检测结果初步认为,盛花期后第27天的桑椹是生产药食两用桑椹食品的优质原料。

  • 相关文献

[1]桑椹成熟过程中部分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英文). 佟万红,黄盖群,危玲,刘刚,王振江,李勇. 2012

[2]桑椹花青素的研究进展. 王振江,肖更生,刘学铭,钟仰进. (Mis

[3]98份不同桑树品种资源的桑叶总生物碱及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测定. 刘凡,李平平,廖森泰,肖更生,邹宇晓,施英,吴娱明,唐翠明. 2012

[4]家蚕体内1-脱氧野尻霉素的提取与检测. 陈惠娟,廖森泰,刘凡,施英,邹宇晓,沈维治,穆丽霞,刘军. 2013

[5]桑椹高花色苷及抗氧化能力种质资源的筛选与评价. 王振江,唐翠明,刘学铭,肖更生,戴凡炜,罗国庆. 2014

[6]不同品种桑椹中糖酸组成和甜酸风味评价. 吕辉华,吴继军,廖李,陈学玲,王俊,汪兰,吴文锦,丁安子,程薇. 2016

[7]桑树资源综合利用进展及开发对策. 何雪梅,廖森泰,刘吉平. 2005

[8]桑椹成熟过程中主要色素类物质的动态变化. 肖更生,王振江,唐翠明,刘学铭,罗国庆,吴福泉. 2011

[9]基于微生物发酵的低糖型桑椹精粉制备工艺研究. 龙晓珊,廖森泰,胡腾根,邹宇晓,李倩,黎尔纳,庞道睿,沈维治. 2019

[10]桑树的营养功能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何雪梅,廖森泰,刘吉平. 2004

[11]新疆药桑椹主要营养活性成分分析及体外抗炎作用. 杜晓童,刘凡,沈维治,胡腾根,邹宇晓,廖森泰. 2020

[12]新鲜桑椹采用真空微波干燥加工的特性及品质变化研究. 付辉战,胡腾根,邹宇晓,廖森泰,王思远,李倩. 2018

[13]不同解冻方式对速冻桑椹出汁率和桑椹汁理化性质的影响. 陈晓维,徐玉娟,余元善,吴继军,肖更生,邹波. 2019

[14]桑椹花青素的大孔树脂分离纯化. 刘子放,王振江,唐翠明,刘学铭,罗国庆,吴福泉,肖更生. 2010

[15]火龙果与桑椹的复合果酒酿制及品质鉴定. 王蔚婕,李俊,唐道邦,邹波,吴继军,温靖. 2018

[16]应用响应曲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桑椹多酚的工艺技术条件. 游庭活,廖森泰,刘凡,温露,邹宇晓. 2014

[17]桑椹原汁澄清工艺的研究. 李升锋,刘学铭,吴继军,陈智毅,邹宇晓,张友胜. 2005

[18]桑椹酒中高级醇的研究. 吴继军,肖更生,陈卫东,刘学铭,陈智毅,李升锋,邹宇晓. 2003

[19]白桑椹加工品质评价分析. 刘璐,吴继军,刘利,程薇,陈学玲,廖李. 2015

[20]桑椹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其加工利用. 肖更生,徐玉娟,刘学铭,吴继军,陈卫东,姚锡镇.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