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血清素对刺参繁育效果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谭杰 1 ; 马添翼 2 ; 陈爱华 3 ; 周晓群 4 ; 刘长琳 1 ; 葛建龙 1 ; 边力 1 ; 陈四清 1 ; 王学江 5 ;

作者机构: 1.农业农村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2.威海市文登区海洋发展局

3.山东省乳山市海洋发展局

4.烟台市海洋经济研究院

5.五洲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 刺参;血清素;促熟;排放率;产卵量

期刊名称: 渔业科学进展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3 期

页码: 132-13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实验研究了在刺参(Apostichopus20japonicus)人工促熟期间,向刺参体内注射血清素对刺参繁育效果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设置20、50、100和200μg/g亲参体重的4种血清素注射剂量,每种剂量又按每5、10、15和20d注射1次。以注射生理盐水的刺参为对照组,不做处理的刺参作为空白组。实验结束时,对亲参进行阴干流水升温刺激,诱导亲参排放精卵,检测雌参的繁殖力指标和子代质量指标。结果显示,所有注射血清素的实验组雌参排放率均高于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和未处理的空白组,其中,按50μg/g亲参体重的剂量每1020d注射1次,雌参排放率和平均产卵量最高,分别为(33.3±1.9)%和(637.0±111.1)万粒/头亲参,显著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测定该组和空白组的子代质量指标,该组的卵子卵径、受精率、受精卵孵化率、9日龄幼体体长和幼体附着变态率分别为(165.0±3.5)μm、(93.0±1.5)%、(82.7±1.2)%、(856.0±24.8)μm和(24.0±1.9)%,与空白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人工促熟期间向刺参体内注射血清素,可促进刺参性腺发育,提高繁育效果。

  • 相关文献

[1]不同培育水温和饲料对刺参人工促熟效果的影响. 谭杰,李凤辉,陈四清,马添翼,陈爱华,葛建龙,孙慧玲,王亮. 2020

[2]美洲鲥茁种规模化繁育技术. 孙阿君. 2013

[3]血清素在斑节对虾催熟过程中的作用. 温为庚,黄建华,杨其彬,周发林,陈旭. 2009

[4]子二代大鲵亲体个体生殖力研究. 刘鉴毅,刘建良,林国源,谢才丰. 2018

[5]沙蚕快速培育半滑舌鳎雌性亲鱼方法的研究. 李仰真,刘洋,范彩霞,王天姿,陈常成,李仲明,李庆华,陈松林. 2013

[6]哲罗鱼的产卵量和亲鱼死亡分析. 徐伟,尹家胜,佟广香,耿龙武,姜海峰,张庆宇. 2013

[7]饲料中添加南极磷虾粉对中华绒螯蟹繁殖性能及胚胎质量的影响. 黄晓荣,谈如,张涛,冯广朋,耿智,赵峰,杨刚,庄平. 2024

[8]营养强化和控光控温对大菱鲆亲鱼性腺发育及卵子质量的影响. 李庆华,孙建,李仰真,刘峰,李海鹏,孙德强,崔恒全,刘寿堂. 2013

[9]基于GAM模型的子二代大鲵亲体产卵量分析. 刘鉴毅,刘建良,林国源,谢才丰. 2018

[10]雅砻江河口区产漂流性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 王导群,田辉伍,唐锡良,徐火清,段辛斌,刘绍平,向朋,陈大庆. 2020

[11]聚β-羟基丁酸酯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亲虾的繁殖性能和幼体发育的影响. 张恒恒,孟宪红,孔杰,罗坤,栾生,曹宝祥,曹家旺,张莹雪. 2017

[12]刺参体腔液穿刺抽取后细胞恢复过程的初步研究. 廖梅杰,王印庚,郝志凯,荣小军,陈贵平,陈霞. 2009

[13]刺参机械去脏工艺的实验研究. XU Wen-qi,徐文其,SHEN Jian,沈建. 2008

[14]渡夏期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的发生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Huang Huawei,黄华伟,Wang Yingeng,王印庚,Chen Xia. 2011

[15]几种常用饵料对稚幼参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Zhu Jianxin,朱建新,Liu Hui. 2008

[16]刺参池塘底栖真核生物群落DNA指纹结构与环境理化因子的关系. 荣小军,李彬,廖梅杰,张正,王印庚,陈贵平. 2009

[17]刺参体壁氨基酸组成的季节变化. 高菲. 2008

[18]刺参池塘养殖青苔防治方法. 张传涛,赵炳然,曹金凤,孙祥山. 2016

[19]裂壶藻对刺参生长、免疫及消化酶的影响. 黄亮华,李浩洋,李彬,廖梅杰,陈骏佳,班甲,荣小军,李强,王印庚. 2014

[20]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致病菌——灿烂弧菌的原位杂交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王印庚,荣小军,张凤萍,王岚,廖梅杰,邹安革.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