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永萍 1 ; 何瑞 2 ; 袁俊秀 2 ; 马瑞 2 ; 倪胜利 3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定西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3.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
关键词: 冬小麦;矮秆基因;株高;分子标记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24 年 003 期
页码: 323-33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适当降低株高,增强品种抗旱性,提高品种丰产性是甘肃旱地冬小麦育种新策略。为了明确近20年甘肃冬小麦品种(系)中矮秆基因的分布以及株高变化情况,本研究利用6个主要矮秆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对92份冬小麦品种(系)进行基因型检测,并对矮秆基因的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中均含有Rht-D1b基因,其次是Rht8、Rht13和Rht5(分布频率分别为59.8%、29.3%和10.9%),但并未检测到Rht-B1b和Rht12。Rht5和Rht13基因主要分布在陇南(天水市和陇南市)的山旱地品种(系)中,频率分别为16.7%和36.7%,Rht8主要分布在陇南川区品种(系)中,频率为77.4%。同时含有2个矮秆基因的材料有39份,分布频率为42.4%,其中Rht-D1b+Rht8的分布频率最高(33.7%);同时含有3个矮秆基因的材料有25份,分布频率为27.2%,其中Rht-D1b+Rht8+Rht13的分布频率最高(19.6%);同时含有4个矮秆基因Rht-D1b+Rht5+Rht8+Rht13的材料只有1份,分布频率为1.1%。含多矮秆基因组合的品种(系)在陇南川区的分布频率最高。结合表型鉴定,陇南山旱地、川区和陇东(平凉市和庆阳市)区域推广应用品种(系)的平均株高分别是96.8、80.9和98.9 cm,变异范围分别在80.5~111.0、60.0~105.0和80.0~115.0 cm。对不同年份育成的冬小麦品种(系)株高分析发现,自2000年至2022年陇南山旱地、陇南川区和陇东区域推广应用品种(系)的株高分别下降了16.9%、15.2%和6.7%。不同矮秆基因组合在品种(系)中的降秆效应由强到弱依次为Rht-D1b+Rht5+Rht8(20.5%)>Rht-D1b+Rht5+Rht8+Rht13(20.3%)>Rht-D1b+Rht8+Rht13(15.0%)>Rht-D1b+Rht5+Rht13(14.8%)>Rht-D1b+Rht8(10.1%)>Rht-D1b+Rht5(6.4%)>Rht-D1b+Rht13(1.1%)。多样化的矮秆基因在甘肃冬小麦育种中得到应用,说明近年来旱地冬小麦育种在适当降低株高、防止倒伏、提高品种丰产性方面有了新的进展,为进一步适当降低甘肃冬小麦品种株高的同时保持生产品种的抗旱性奠定了基础。
- 相关文献
[1]利用STS标记检测CIMMYT小麦品种(系)中Lr34/Yr18、Rht-B1b和Rht-D1b基因的分布. 梁丹,杨芳萍,何中虎,姚大年,夏先春. 2009
[2]甘肃省小麦品种(系)矮秆基因检测及分布规律. 杨芳萍,郭莹,田媛媛,曹世勤,刘金栋,张雪婷,鲁清林,张文涛,王世红,虎梦霞,王雅美. 2024
[3]甘肃冬小麦品种(系)面粉品质性状相关基因分析. 杜晓霖,何瑞,展宗冰,刘风,白斌. 2024
[4]株高、粒重及抗病相关基因在不同国家小麦品种中的分布. 韩利明,杨芳萍,夏先春,阎俊,张勇,曲延英,王忠伟,何中虎. 2011
[5]施肥与刈割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的影响. 刘艳楠,刘晓静,张晓磊,齐敏兴,蒯佳林. 2013
[6]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调控机理研究. 周文期,连晓荣,刘忠祥,周玉乾,赵小强. 2021
[7]糜子GRF转录因子全基因组鉴定及在茎分生组织中的表达特征. 韦恒,刘天鹏,何继红,董孔军,任瑞玉,张磊,李亚伟,郝子义,杨天育. 2024
[8]玉米株高主效QTL定位研究综述. 刘忠祥. 2018
[9]玉米株高主效QTL定位研究综述. 刘忠祥. 2018
[10]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下藜麦株高的响应性变化. 金茜,杨发荣,魏玉明,黄杰. 2018
[11]控制玉米株高基因PHR1的基因克隆. 杨晨曦,周文期,周香艳,刘忠祥,周玉乾,刘芥杉,杨彦忠,何海军,王晓娟,连晓荣,李永生. 2024
[12]小麦重组近交系群体株高和千粒重的抗旱遗传特性. 杨德龙,张国宏,李兴茂,幸华,程宏波,倪胜利,陈晓平. 2012
[13]2种药剂不同施药方式对马铃薯黑痣病防效比较. 马永强,李继平,惠娜娜,李建军,王立,周天旺. 2013
[14]调控玉米株高和穗位高候选基因Zmdle1的定位. 周文期,张贺通,何海军,龚佃明,杨彦忠,刘忠祥,李永生,王晓娟,连晓荣,周玉乾,邱法展. 2023
[15]玉米株高主效QTL qPH3.2精细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 刘忠祥,杨梅,殷鹏程,周玉乾,何海军,邱法展. 2018
[16]基于分离世代和RIL群体的亚麻株高遗传定位. 王利民,党照,赵玮,李闻娟,谢亚萍,齐燕妮,张建平. 2022
[17]小麦株高与赤霉病抗性间的相关性研究. 李力,袁小平,哈生礼,曹世勤,杨晓辉,刘爱红,梁琼,师鹏敏,王万军,李玲. 2024
[18]小麦株高发育动态QTL定位及其与水分环境互作遗传分析. 张国宏,杨德龙,栗孟飞,李兴茂,倪胜利,幸华. 2012
[19]秸秆覆盖条件下施氮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 杨君林,高亚军,李生秀,刘炜. 2008
[20]甘肃旱地冬小麦主栽品种主要品质指标及其相关性研究. 罗俊杰,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农所,樊廷录,王勇,高育峰.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西北条锈菌源区冬小麦育种抗条锈病基因的利用现状与策略
作者:白斌;张怀志;杜久元;张晓洋;何瑞;伍玲;张哲;张耀辉;曹世勤;刘志勇
关键词:普通小麦;条锈菌;西北越夏菌源区;基因聚合;持久抗性;分子标记
-
陇鉴系列抗旱优质冬小麦品种选育实践及成效
作者:李兴茂;倪胜利
关键词:陇鉴系列;冬小麦;抗旱;优质;选育实践;成效
-
优质中强筋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4号选育报告
作者:杨长刚;柳娜;张雪婷;王世红;杨文雄;袁俊秀;刘效华
关键词: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4号;节水;中强筋;选育
-
抗旱丰产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3号选育报告
作者:袁俊秀;刘效华;王世红;柳娜;张雪婷;杨长刚;郭莹;杨文雄
关键词:春小麦;新品种;陇春 43 号;选育
-
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杨芳萍;曹世勤;郭莹;杜久元;鲁清林;吕迎春;白斌;周刚;张文涛;马瑞;何瑞
关键词:小麦;抗条锈基因;分子标记;连锁和关联分析;测序技术;育种应用
-
黄土旱塬区近40年降水对冬小麦耗水和产量的影响
作者:赵刚;王淑英;李尚中;张建军;党翼;王磊;李兴茂;程万莉;周刚;倪胜利;樊廷录
关键词:黄土旱塬;冬小麦;产量;耗水规律;降水
-
甘肃冬小麦品种(系)面粉品质性状相关基因分析
作者:杜晓霖;何瑞;展宗冰;刘风;白斌
关键词:冬小麦;麦谷蛋白亚基;面粉色泽;籽粒硬度;基因;分子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