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红曲发酵藜麦种子液培养及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贺圣凌 1 ; 林雨蝶 2 ; 邓茹月 3 ; 周罗娜 1 ; 赵兴丽 1 ; 罗林丽 1 ; 周玉锋 1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2.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3.贵州省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红曲菌;藜麦;种子液培养;固态发酵;正交试验

期刊名称: 中国调味品

ISSN: 1000-9973

年卷期: 2021 年 012 期

页码: 78-8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探究红曲-藜麦固态发酵适生性,提高藜麦的食用价值,以藜麦为发酵基质,益生菌-红曲菌为发酵菌种,探究红曲发酵藜麦种子液培养条件及固态发酵条件,分别对种子液的培养条件进行单因素分析,确定因素水平,以菌体干重为评定指标进行正交优化试验,判断最优种子液培养条件,基于最优种子液培养条件对藜麦进行固态发酵,分别对固态发酵培养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以色价为评定指标进行正交试验,以期获得最优固态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当接种量为20%、初始pH值为5、装液量为30 mL/250 mL时种子液菌体生长情况最优,菌体重量达57.13 g/L,当蒸料时间为50 min,接种量为15%、料液比为1∶1、发酵时间为10 d、发酵温度为31℃时,红曲-藜麦固态发酵菌体色价最优,达11.12 U/g。

  • 相关文献

[1]红曲发酵藜麦基质适生性研究. 贺圣凌,林雨蝶,邓茹月,熊江,周锣娜,罗林丽,周玉锋. 2020

[2]红曲-藜麦发酵茶复配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贺圣凌,林雨蝶,田多,周罗娜,赵兴丽,罗林丽,刘辉. 2022

[3]红曲发酵夏秋茶毒理学评价. 贺圣凌,赵兴丽,周罗娜,宋诗颖,罗林丽,刘辉. 2023

[4]红曲发酵夏秋茶扩大培养关键技术研究. 贺圣凌,周罗娜,赵兴丽,宋诗颖,罗林丽,孙静婷,周玉锋. 2023

[5]菜籽粕固体发酵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 李莉娜,张林鑫,张凯凯,陈浩林,粟朝芝,吴仙. 2019

[6]米曲霉固态发酵苏麻饼粕产抗氧化肽工艺优化. 龙久铃,朱秋劲,白晶,陈玉芹,杨睿颖,余顺波,叶春. 2021

[7]藜麦的生物学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程斌,高旭,曹宁,辛智海,何庆才,张立异. 2017

[8]藜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吴文强,杨箐,陈天青,王伟,隋建枢,罗永露,何庆才. 2021

[9]基于GBS测序和连锁分析的藜麦单株粒重QTL定位. 吴文强,代越琪,陈天青,隋建枢,罗永露,王伟,何庆才. 2023

[10]藜麦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建立研究. 曹宁,高旭,丁延庆,程斌,陈天青,何庆才,张立异. 2018

[11]藜麦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建立研究. 曹宁,高旭,丁延庆,程斌,陈天青,何庆才,张立异. 2018

[12]金荞麦鲜草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邓蓉,张定红,王安娜,向清华,罗启华. 2012

[13]基于正交试验的油菜高产栽培技术组合研究. 石梅,杜才富,沈奇,秦信蓉,张敏琴,雷绍林. 2010

[14]黄花白及种子非共生萌发及幼苗发育研究. 李晶,吴明开,刘作易,沈志君. 2012

[15]旱地分带轮作制中玉米高产栽培模式探讨. 朱星陶,汪卫红,龙喜燕. 1998

[16]密度与施肥对玉米新品种黔804产量的影响. 英敏,任洪,沈建华. 2011

[17]竹黄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分析. 魏洪美,任锡毅,杨兵,黄青青,刘永翔,乙引. 2016

[18]饲用灌木多花木兰移栽技术研究. 梁应林,李仲佰,张定红,唐继高,何英. 2014

[19]贵阳地区意蜂早春繁殖效果观察. 徐祖荫,孙启跃,李干洲,姚祖华. 1993

[20]颗粒形绿茶连续化做形技术研究. 胡欣,卫聿铭,方仕茂,王玉洁,许姗姗,宁井铭.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