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2014年冬季热带西太平洋雅浦Y3海山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及粒级结构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文静 1 ; 孙晓霞 1 ; 陈芸燕 1 ; 李俊磊 1 ; 杜娟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关键词: 西太平洋海山;浮游植物叶绿素a;粒级结构;环境因子

期刊名称: 海洋与湖沼

ISSN: 0029-814X

年卷期: 2016 年 47 卷 04 期

页码: 739-74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2014年冬季对西太平洋雅浦区Y3海山及其邻近大洋海域不同粒径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进行了现场观测,同时结合温度、盐度、营养盐数据,分析了Y3海山区总叶绿素a浓度分布情况,不同粒级浮游植物对总叶绿素a浓度的贡献率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与热带西太平洋大洋区(DY断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Y3海山A、B断面与DY断面水体平均叶绿素a浓度相差不大,分别为0.057、0.054和0.051mg/m3,A、B和DY三个断面各水层(0、30、75、100、150和200m)叶绿素a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009—0.205、0.005—0.236和0.007—0.229mg/m3。不同粒级浮游植物的叶绿素a占总叶绿素a的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微微型浮游植物、微型浮游植物和小型浮游植物,三者在各断面的比例分别为A断面:59.97%,25.39%,14.64%;B断面:50.87%,30.70%,18.43%;DY断面:55.87%,29.87%,14.26%。微微型浮游植物在整个调查区域为优势类群,在A、B和DY三个断面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25、0.026和0.029mg/m3。各站位均有次表层叶绿素a浓度最高值现象,其中Y3海山区西南部和东南部为叶绿素a浓度高值区。洋流、温度和营养盐均对叶绿素a浓度分布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发现海山经典假说不适用于2014年冬季的Y3海山区。

  • 相关文献

[1]2016年春季西太平洋M2海山浮游植物粒级结构与初级生产力研究. 代晟,孙晓霞,梁俊华,田梓杨,刘涛. 2017

[2]獐子岛海域冬季分级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吴文广,张继红,刘毅,王巍. 2018

[3]獐子岛及邻近海域秋季浮游植物的粒级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吴文广,张继红,刘毅,王巍,蔺凡. 2018

[4]大亚湾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对温排水和营养盐输入的响应. 谢福武,刘华雪,黄洪辉,宋星宇. 2018

[5]冬季大鹏澳海域微表层浮游植物色素特征的日变化研究. 陈飞羽,江涛,张玲,王小冬,马长江,王朝晖. 2016

[6]三疣梭子蟹不同养殖模式池塘叶绿素a的变化特征及粒级结构. 孙忠,王跃斌,陆建学. 2012

[7]凡纳滨对虾大水面高盐养殖水体叶绿素a的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孙怡茹,张继红,吴文广,杜彦秋,孙威,冯旭,康秦梓,孔杰. 2024

[8]环境因子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 SHAO Sheng-nan,邵盛男,MIAO Yu-ping. 2010

[9]长江河口潮间带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ZHANG Heng,张衡,LU Jian-jian. 2008

[10]环境因子对鼠尾藻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梁洲瑞,王飞久,孙修涛,汪文俊,丁昌玲. 2011

[11]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及临近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变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罗民波,庄平,沈新强,王云龙,张涛,朱江兴. 2009

[12]集约化对虾养殖池塘微生态调控技术. 李卓佳. 2008

[13]不同环境因子对长鳍篮子鱼幼鱼耗氧率的影响. 刘鉴毅. 2008

[14]卫星遥感海面高度数据在渔场分析中的应用综述. SONG Ting-ting,宋婷婷,FAN Wei. 2013

[15]pH、aw和盐分下鱼源腐败希瓦氏菌生长/非生长界面模型建立和验证. Guo Quanyou,郭全友,Zhu Yanqi,朱彦祺,Jiang Chaojun. 2018

[16]几种重要的环境因子对瘤背石磺人工养殖成活率的影响. 沈永龙,黄金田,戈贤平,王爱民,吕富,蔡万存,沈楠楠. 2012

[17]新鲜大黄鱼优势腐败菌碳源利用的差异性分析. ZHU Yanqi,朱彦祺,GUO Quanyou. 2018

[18]渤海湾天津海域春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王宇,房恩军,郭彪,高燕,侯纯强. 2014

[19]大鹏澳网箱养殖区春季细菌的时空分布特征. 朱志红,林钦,黄洪辉. 2011

[20]长江口和杭州湾碎波带仔稚鱼群聚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环境因子分析. 陈渊戈,毛成责,林楠,钟俊生,徐兆礼.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