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周丽川 1 ; 罗海荣 2 ; 余向阳 2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处
关键词: 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基本科研组织;创新团队;团队建设
期刊名称: 农业科技管理
ISSN: 1001-8611
年卷期: 2022 年 41 卷 005 期
页码: 84-87
摘要: 创新团队是现代科研院所的基本科研组织和创新单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科技全球竞争的加剧,团队协同攻关已成为当代科技创新活动的必然方式和内在要求,也是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的客观需要和根本保障.文章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团队建设为例,总结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该院基本科研组织变迁的过程,以及近年来开展创新团队建设的做法和成效,分析了创新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创新团队优化整合、优秀团队带头人引培、团队文化和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团队支持和激励政策落实落地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创新团队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 相关文献
[1]从科研管理角度浅谈科研团队建设——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李国锋,邹轶,孙立宏. 2015
[2]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王治林. 2010
[3]对农业科研单位研究室团队建设的思考. 王炜,赵江涛,刘红锦,刘春泉,李建军. 2017
[4]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团队建设影响因素研究. 李胜,陈晓强,江蛟. 2010
[5]省级农科院如何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以豫鲁2省农科院为例. 伍玉洁,还红华,黄俊. 2014
[6]省级农业科研院所新职工培训模式的实践与创新——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吴云良,樊磊. 2018
[7]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研究生招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王永霞,樊磊,刘莉,戴云云,吴明忠. 2018
[8]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加强人才工作的思考——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樊磊. 2018
[9]浅谈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土地资源的管理——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邹茶英,巩文红,李国锋,高兵. 2018
[10]基于共享理念下的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实验室一体化建设实践与思考-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休闲农业研究所为例. 梁丽建,鄂垚瑶,曹烨,杨亦扬,陈璐,苏国东. 2023
[11]新时期省级农业科研院所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刍议. 辛红霞,华秀红,万云龙,张俊,严婷婷. 2016
[12]科技创新团队梯队建设的模型方法应用研究-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某研究所为例. 李健,姜华珏,沙琴. 2021
[13]农业科技创新团队成长性评价策略研究-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罗海荣,余向阳,刘志凌,彭晨. 2023
[14]农业科研创新团队科技服务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罗德旭,王林闯,张朝阳,许文钊,刘欣,孙玉东,汪国莲. 2023
[15]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培养. 单成俊,王永霞,陈晓强,沈建新.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噻虫胺不同方式施用对番茄根系分泌物及生长的影响
作者:荆莉莉;李梅;王中阳;万群;葛静;余向阳
关键词:噻虫胺;根施;叶施;根系分泌物;番茄生长
-
毒死蜱降解菌Shingopyxis granuli CP-2土著细菌帮手的筛选
作者:李梅;王中阳;荆莉莉;侯玉刚;马丽雅;生弘杰;余向阳
关键词:细菌互作;微生物修复;土著细菌帮手;降解菌;毒死蜱
-
HS-SPME-GC-MS鉴定不同采收程度霞晖水蜜桃的风味物质变化
作者:王塔娜;陈小龙;张佳辉;王冬兰;王亚;宋立晓;马凤鸣;余向阳
关键词:霞晖水蜜桃;采收程度;风味物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
生物炭固定化菌剂对毒死蜱污染土壤的修复及小白菜品质的改善
作者:董成;冯发运;马丽雅;生弘杰;余向阳;陈静;葛静
关键词:毒死蜱;鞘氨醇单胞菌;生物炭;生物修复;小白菜
-
解淀粉芽孢杆菌W48对大蒜产量品质及土壤质量提升效果研究
作者:熊雨洁;宋立晓;王亚;生宏杰;余向阳;张雷刚
关键词:大蒜;微生物菌剂;邻苯二甲酸酯;土壤改良;增产
-
基于群体感应的生物膜技术在土壤污染修复中的应用与展望
作者:生弘杰;王芳;冯发运;程金金;张银萍;葛静;张雷刚;蒋新;余向阳
关键词:生物修复;生物膜;群体感应;群体感应淬灭;土壤修复
-
降解菌Pseudomonas sp.AT2对莠去津胁迫下水稻生长的影响机制
作者:马丽雅;王亚;葛静;生弘杰;冯发运;李勇;李梅;余向阳
关键词:莠去津;水稻;根际微生物;降解基因;氧化胁迫;生物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