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大菱鲆生长激素基因cDNA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分子系统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滨 1 ; 臧晓南 1 ; 刘顺梅 1 ; 张学成 1 ; 雷霁霖 2 ;

作者机构: 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大菱鲆;生长激素基因;cDNA;SMART-RACE;序列分析

期刊名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672-5174

年卷期: 2008 年 38 卷 05 期

页码: 44-5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从分子水平研究大菱鲆生长激素作用机制及进化机制。以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为材料从脑垂体中提取mRNA,利用SMART-RACE技术建立大菱鲆脑垂体cDNA文库,并从该文库中克隆出大菱鲆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cDNA全长序列。测序结果表明,克隆的大菱鲆GH cDNA序列全长为876 bp,包括108 bp的5’UTR和174 bp的3’UTR序列。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591 bp,编码由197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生长激素成熟肽序列,用生物软件DNASTAR计算大菱鲆生长激素蛋白分子量为1 909.22,等电点为6.24。将大菱鲆与漠斑牙鲆、褐牙鲆等共7种鲆鲽鱼类GH成熟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大菱鲆与其他6种鲆鲽鱼类序列同源性均为70%左右,而鲆科鱼类与鲽科鱼类间生长激素基因同源性很高(≥80%),说明大菱鲆与鲆科、鲽科鱼类的同源性较低。另外,运用PAUP软件对7种鲆蝶科鱼类与另外8种不同种属鱼类进行了分子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与根据传统的形态学和生化特征分类进化地位基本一致,大菱鲆单独形成1个分支且与鲆科和鲽科鱼类相距较远,此结果为在形态学分类基础上进一步定义菱鲆属鱼类分类提供了理论依据。

  • 相关文献

[1]大菱鲆免疫球蛋白轻链IgL全长cDNA的分离、鉴定及表达分析. 王贤丽,张玉喜,孟亮,陈松林. 2010

[2]大菱鲆热休克蛋白90基因cDNA的克隆及其表达特征. 王婷婷,陈松林,孟亮,刘洋. 2010

[3]翘嘴鲌生长激素(GH)基因与侧翼区的克隆及分析. 刘士力,贾永义,蒋文枰,迟美丽,程顺,赵金良,顾志敏,傅建军. 2017

[4]唐鱼生长激素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郁二蒙,叶星,白俊杰,简清,劳海华. 2008

[5]7种鲽形目鱼类生长激素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及系统分析. 刘滨,臧晓南,刘顺梅,张学成,雷霁霖. 2008

[6]中国大菱鲆虹彩病毒主要衣壳蛋白基因的PCR扩增及序列分析. 史成银,王印庚,黄倢,王清印. 2005

[7]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微卫星序列的开发与分析. 李猛,马爱军,岳亮,邹杰,王广宁,田岳强,马本贺,夏丹丹. 2013

[8]适宜浓度的维生素E促进半滑舌鳎生长激素基因的表达. 王蔚芳,向玲,王琳,黄滨,李会涛. 2020

[9]达氏鳇(Huso dauricus)生长激素基因挖掘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吕伟华,马波,尹家胜,徐伟,张颖. 2020

[10]转生长激素基因鲤鱼与正常鲤鱼经济性状的比较. 闫学春,孙效文,梁利群,曹顶臣. 2002

[11]转生长激素基因鲤的快速生长效应及传代. 孙效文,梁利群,闫学春,曹顶臣. 2002

[12]不同蛋白质源饲料中添加α-酮戊二酸对杂交鲟幼鱼肝脏谷氨酰胺含量、抗氧化能力及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表达的影响. 王连生,徐奇友,陈迪,郑荣宁. 2016

[13]尼罗罗非鱼绿色荧光蛋白/GH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NIH293T细胞中的表达. 王茂元,张平,邹芝英,李大宇,杨弘. 2011

[14]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在超级鲤染色体上的插入位点. 耿波,梁利群,孙效文,曹鼎臣,闫学春. 2005

[15]半滑舌鳎生长激素及其受体基因的原核表达. 马骞,柳淑芳,庄志猛,唐启升. 2012

[16]牙鲆MHCⅡB基因多态性及其与鱼体抗病力关系的研究. 陈松林,张玉喜,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2005

[17]基于生长激素基因cDNA序列的鲽形目鱼类系统进化分析. 刘滨. 2008

[18]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Wnt5基因:cDNA克隆、基因组结构与表达. 周春娅,朱玲,潘滢,谢明松,杨傲傲,陈四清,庄志猛. 2013

[19]草鱼天然抗性相关巨噬蛋白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范玉顶,徐进,罗晓松,周勇,肖艺,曾令兵. 2011

[20]真鲷肌肉生长抑素(MSTN)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叶寒青,陈松林.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