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稻鱼共作对水稻叶绿素荧光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奇 1 ; 李妹娟 2 ; 章家恩 3 ; 汤嘉欣 1 ; 曾文静 1 ; 周磊 1 ; 杨清心 1 ; 江明敏 1 ; 伍嘉源 1 ; 罗明珠 1 ;

作者机构: 1.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3.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稻共作;SPAD;叶绿素荧光参数;产量

期刊名称: 作物杂志

ISSN: 1001-7283

年卷期: 2021 年 006 期

页码: 145-15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稻共作系统对水稻叶绿素含量(SPAD值)、荧光参数及产量的影响,设置9000(M1)、15 000(M2)和21 000尾/hm2(M3)稻田放养密度,以水稻单作为对照(CK),测定水稻不同生育期叶片SPAD值、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结果表明,与CK相比,在水稻分蘖期和成熟期,各处理叶片光合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均显著提,且成熟期M1和M2处理的剑叶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 N和NPQ均显著降低;抽穗期各处理SPAD值均比CK显著提。与CK相比,各处理结实率均显著提,实际产量均增加,田产量表现为M2>M3>M1,但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叶片SPAD值、Fv/Fo、Fv/Fm与有效穗数、结实率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q N和NPQ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综上,稻共作系统提了光能转化效率,减少了光能热耗散,改善了水稻的光合特性,有利于稳定及提水稻产量。本试验中稻田15000尾/hm2为适宜的放养密度。

  • 相关文献

[1]Optimizing Fertilizer Nitrogen for Winter Wheat Production in Yangtze River Region in China. He, P.,Zhang, X. Z.,Yi, Q.,Yang, L.,Xiong, G. Y..

[2]晚籼杂交稻LAI、SPAD和LTR的动态变化及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廖亦龙,柳武革,王丰,刘迪林,孔乐,李金华,付崇允,曾学勤,朱满山,马晓智,霍兴. 2023

[3]几种除草剂防除南方砂糖橘园杂草及其安全性快速评价. 张泰劼,冯莉,田兴山,程保平. 2018

[4]有棱丝瓜苗期耐热性及其对热胁迫的生理响应. 周小燕,罗剑宁,李金月,李伟华,吴海滨. 2017

[5]莠去津土壤残留对4种蔬菜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杨彩宏,冯莉,田兴山. 2016

[6]大中微量元素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综合研究. 周少川. 2002

[7]鸡粪对蔬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姚丽贤,周修冲,陈婉珍. 2004

[8]果树光合作用研究进展. 张规富,张秋明,易干军. 2003

[9]贡柑不同中间砧比较试验. 吴文,马培恰,唐小浪,黄永敬,李健强,姚金明. 2006

[10]红麻品种叶片形态、生理特性与产量关系研究. 梁肇均,宋佩文. 1997

[11]钾对龙眼产量和品质的品质的影响. 张发宝,陈建生. 1997

[12]东莞市“123种植模式”一季中晚稻试验初报. 陈自辉,黄辉祥,戴建章,尹前卫,古国强,彭国平,周少川,李康活. 2006

[13]钾肥类型对菜心(菜薹)生长、细胞保护酶和内源激素的影响. 黄旺平,康云艳,杨暹,赵普艳,张晓艳,叶珺琳,李仕芳. 2015

[14]广紫薯1号不同生育期与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陈景益,房伯平,符史立,邓彩联,安康. 2008

[15]不同播期对惠东冬种马铃薯农艺经济性状和病害发生的影响. 张小兰,刘晓津,赖玉嫦,何琴,李小波,安康,方志伟. 2015

[16]施磷量对旱地小麦氮磷钾和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王荣辉,王朝辉,李生秀,王西娜,李华. 2011

[17]高花青素特色茶树新品种品比试验. 黄华林,李家贤,何玉媚,乔小燕,吴华玲,晏嫦妤. 2010

[18]荔枝叶片养分含量动态及不同比例钾、氮肥施用效应. 杨苞梅,姚丽贤,李国良,周昌敏,何兆桓. 2014

[19]减氮对华南早晚兼用型水稻源库特性的影响及其机理. 李武,段美洋,潘圣刚,田华,唐湘如. 2013

[20]花生新品种粤油86的产量稳定性分析. 李少雄,梁炫强,周桂元,洪彦彬,刘海燕,温世杰,陈小平.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