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牛耀龄 1 ; 沈芳宇 1 ; 陈艳虹 1 ; 龚红梅 1 ;
作者机构: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海洋地质功能实验室;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Durham University;中国科学院 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 完善板块构造理论;俯冲带的成因;被动大陆边缘;海底高原边缘;岛弧基底岩石组成
期刊名称: 地学前缘
ISSN: 1005-2321
年卷期: 2018 年 06 期
页码: 51-66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五十年前板块构造理论的诞生是地球科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它为理解地球如何运作构建了基本框架。过去五十年对该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告诉我们地质过程最终都是地球热损失的结果。例如,大洋岩石圈板块在洋中脊形成,其运动和增生以及最终通过俯冲带进入地幔导致地幔冷却降温,从而导致大规模的地幔对流。亦即,板块构造的直接驱动力是俯冲大洋岩石圈板块的下沉力。因此,没有俯冲带就没有板块构造,但是俯冲带如何开始仍然有争议。对俯冲起始的研究从未中断,有数值模拟也有地质推断。2014年在西太平洋用三个IODP航次(350、351和352)来检验"自发"和"诱发"俯冲开始的想法。所有这些努力都值得肯定,但这些是无法检验的想法。无法检验意味着没有结果。本文介绍至今唯一可用地质学方法检验的假说,亦即"岩石圈内横向物质组成差异导致的浮力差是俯冲带形成的起因"。这种浮力差位于海底高原的边部和被动大陆边缘,因此这些部位是未来俯冲带起始的必然轨迹。在远离这些部位的正常洋盆内因缺乏浮力差而俯冲带不可能起始。换句话说,"所有岛弧一定有大陆(或海底高原)基底",这可以通过采集和研究岛弧基底岩石来验证。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大洋岩石圈俯冲过程中流体活动的岩石地球化学记录:以中国西南天山(超)高压变质带为例
作者:王栋;肖媛媛;牛耀龄
关键词:大洋岩石圈俯冲作用;流体活动;赋存矿物;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岛弧岩浆作用
-
用非传统稳定同位素探索全球大洋玄武岩、深海橄榄岩成因和地球动力学的几个重要问题
作者:牛耀龄;龚红梅;王晓红;肖媛媛;郭鹏远;邵凤丽;孙普;陈硕;段梦;孔娟娟;王国栋;薛琦琪;高雅洁;洪迪
关键词:大洋玄武岩;深海橄榄岩;壳幔循环;地幔动力学;非传统稳定同位素
-
钻探勘察加-鄂霍茨克海基底:检验地幔柱假说的最终途径
作者:牛耀龄;石学法;李铁刚;吴时国;孙卫东;朱日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