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青花菜贮藏保鲜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宗汝静 1 ; 黄碧玉 1 ; 李武 1 ;

作者机构: 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期刊名称: 中国蔬菜

ISSN: 1000-6364

年卷期: 1985 年 1 卷 01 期

页码:

摘要: 青花菜 Broccoli(Brassica oleraceavar.italica P.)国内又称绿菜花、嫩茎花椰菜或木立花椰菜,近年来在国际上受欢迎的程度已超过花椰菜(Brass7ca oleraceayar.botrytis L.)。 我所1980年后大量引入嫩茎花椰菜品种。其食味鲜美,胜过花椰菜。试销后极受欢迎。但由于其食用部分是幼嫩的花梗和花蕾,不如食用部分为花的原始体的花椰菜耐贮。在25~30℃下,24小时花蕾即开放,严重影响商品价值。为延长供应期,自1981年开始,进行嫩茎花椰菜的贮藏试验。 试验材料和方法 1981年11月 3日~82年 1月20日,1982年10月13日~1983年1月11日和1983年5月13日~8月生日,主要以绿岭品种为材料,布置春秋嫩望花椰菜贮藏效果试验计三次,重点观察不同薄膜包装处理的贮藏保鲜效应。1981年秋布置0.03、0.04和0.05毫米PE膜单花球包装及0.1毫米PE大袋放10个花球的贮藏效应对比观察。1982年秋重复进行不同厚度PE膜单花球套袋效应观察。1983年春以0.03毫米 P E袋进一步对比单花球套袋折包、密封和抽气密封处理的贮藏效应。以及在袋内加仲丁胺熏蒸的效应。上述试验均以筐装垫湿蒲片和P E袋装10个花球为对照。除1981年预备试验仅设一次重复外,其它各试验处理均重复三次,每个重复花球10个,排列旷土 1℃库内不同部位观察贮藏效果。库内除调查时,均处于黑暗条件下。 用2.6靛酚定滴法测VC含量。折射仪测固形物。以丙酮提取、72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叶绿素含量。以碱液吸收CO。酸碱滴法,测花球呼吸强度。 试验结果和分析 1、0土loC和薄膜单花球套袋效益好 嫩茎花椰莱在室温(15~28℃)下放置(表一),24小时后即开始变黄,48小时后花蕾开放,叶绿素约下降为采收时的1/2,72,J’时后花球全黄,失去食用价值。采用0.03毫米PE薄膜小袋单花球包装,在同样温度下此趋势延缓,至第五天始有少数花球显黄。 嫩茎花椰菜采后立即进入0土1℃冷库,并以0.03至0.05毫米 P E膜单花球套袋贮藏两个半月后(表二),花球基本新鲜并基本保持原有色泽,其中带叶处理失重 (6.3%),好花球率93.7%、但30%花球有霉点;不带叶处理失重9.1~12.2%,好花球率87. 8~90. 2%,无明显霉点。0. IP E薄袋10球包袋处理失重16.1%,失鲜衰黄较明显,每球有3.3霉腐点,好花球率83.9%,装筐对照处理则失重达65. 6%,萎蔫严重,失去商品价值。 2.密封袋D可进一步增进保鲜和保绿效果 表三示1983年春试验结果,显示绿菜花在0上1℃下采用单花球薄膜袋密封处理,可进一步增进嫩茎花椰菜贮藏效果。经55天贮藏后,花球完好,色深绿,保绿指数95. 9%,失重仅0. 4%。贮至 6 9天,保绿指数仍保持87.7%,明显较未作密封的袋折包处理保绿指数提高,失重率和霉点率降低。在密封前先作抽气处理未见提高保绿效果,但营养分析结果显示可明显提高VC保存率。十个花球同放0.04 P E大袋处理,失重率和霉点率较高,保绿指数低。装筐对照则失重达74%,萎蔫重,失去商品价值。表四营养分析结果显示贮藏后VC保存率与处理保绿指数趋势一致。 3.仲了胺江蒸效益 1983夏试验(表五)在 0.03mm P E袋单花包装中加入 Icm‘(0.04ml)和 2 cm‘(0.08ml)浸透仲丁胶的滤纸。贮藏55天及69天后较未加仲丁胺以0.03mm P E膜单花球装袋折包对照,霉点有所减少,且发现同期保绿指数均有所提高。Icm‘处理二期保绿指数为88.5和76.7, 2 cm‘处理为 95.9和87.4,同期对照分别为77.8和62.6。 4.妇葵花椰菜营养价值显然高于花椰菜 1981和1982年测定结果见(表六),嫩茎花椰菜VC及固形物量均显然高于花椰菜。 讨论 嫩茎花椰菜营养价值明显高于花椰菜,但采收后的呼吸代谢强度也显然高于花椰菜。Lutz和Hardenburg(978)‘门在美国农部贮藏手册中汇编的嫩茎花椰菜和花椰菜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呼吸强度的变化显示:嫩茎花椰菜的呼吸强度在25 U下比在 0 t下增长30~40倍,而同样温度下花椰菜变化为5~7倍。在0℃下嫩茎花椰菜的呼吸强度只比花椰莱高12—13%。但随温度提高,差异急剧增大,至25 t嫩葵花椰菜呼吸强度为花椰菜的6.3~6.7倍。 嫩茎花椰菜果收后在室温下极易败坏变质。因而国内外均未作长期贮藏,美国农部推荐的贮我期仅10~14夭; GuerreroG.J等’‘3曾报道嫩茎花椰菜在打孔纸箱中贮藏10天, LZ 0—15 t效果为最好多 Damen P.M.Mr〕报道在2’℃以薄膜包装嫩茎花椰菜可完好保持 8天。陈漱堂(1982)在0~ 1℃,用打孔薄膜,可在贮运中保烊15天[“。 我们三年来的试验观察证明,嫩茎花椰菜在常温下败坏迅速,但如能在采收后立即进入冷藏,菜温迅速下降至0土1℃,并以0·03~0.05mm PE薄膜袋密封包装,可保持鲜嫩及良好营养状态一个月至一个半月。呼吸强度测定数据证明采收后立即置一15℃预冷后转入0土It贮藏1~2个月后,预冷处理花球的呼吸强度仍较未处理对照低,以对照为100,预冷处理分别为62.2和38.9,证明低温可有效降低嫩茎花椰菜贮藏中的代谢变化及呼吸消耗,花球经冷藏,并可延缓出库后在室温下发生黄衰。同时推论密封的单花包装中的低O。和一定量qo。积累可显示有效抑制乙烯在体内合成及促进衰老作用,因而也可能是抑制黄衰的因素。试验结果证明嫩茎花椰菜的贮藏。并不象文献报道中那样困难,采用本试验推荐的0土1℃和密封的0.03mm P E薄膜单花球包装,措施简易可行,可贮藏30—45天,保鲜保绿效果良好,好花球率90%以上。嫩茎花椰菜在高温下呼吸强度的激剧增高,与我们的试验结果吻合,可据以说明保持0土It低温对嫩茎花椰菜保鲜的特殊重要性及有效性,以及其在高温下迅速败坏的生理基础。 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迄今未能对单花球包装薄膜袋内气体成份变化进行测定,拟创造条件作进一步探讨。仲丁胺抑制嫩茎花椰菜贮藏中霉点和保绿指数效应,也拟进行重复验证。 青花菜贮藏保鲜技术研究@宗汝静$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黄碧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李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1. Lutz J. M.and R. E. Hardenburg,1978, The Commercial storagen .ofFurits. Yegetables. and Florist andNursery Stocks, Agricultural Handbook No.66 USDA 2. Guerrero G. J., Yalencia M. A.,1972, Gold storage and costs of pro- duction of broccoli and spinach,Revista ICA (1972 ) 7 (2 ): 121 138. 3. Damen P.M.M., 1980, Good quality broccoli requires cooling andwrapring film, Groenten on Fruit(1980) 36 (19): 61 4.陈澍堂,钟仲贤,1982,茎椰菜贮运保 鲜技术的初步研究《园艺学报》,9(1) 141—45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