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杂草管理方式对李园及其邻近天然林土壤真菌生态功能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罗昌国 1 ; 袁启凤 1 ; 陈守一 1 ; 田晓慧 1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杂草管理方式;土壤微生物;生态功能菌群;天然林;菌根真菌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8 期

页码: 2369-237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探索李园杂草管理对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为土壤健康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自然生草、人工生草、除草剂除草李园及邻近天然槲栎次生林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提取土壤真菌DNA,对其ITS基因进行扩增和高通量测序,分析真菌种类的构成、相对丰度、多样性、生态功能类别等。【结果】不同杂草管理李园和天然林土壤的可操作分类单元(OTU)在420~1039个,真菌种类共计14门、51纲、127目、260科、492属,天然槲栎次生林土壤的OTU数量不到李园土壤的一半。4个处理土壤均主要以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主;与天然林相比,李园土壤的担子菌门减少,子囊菌门增加,其中人工生草李园土壤的变化幅度较小、分别为36.79%和32.85%。天然林土壤的红菇属(Russula)占据绝对优势,相对丰度达54.44%。李园不同类型土壤的第一优势属为沙蜥属(Saitozyma),相对丰度为14.54%~38.11%,其中人工生草李园优势较为明显。此外,人工生草李园土壤中梳霉门(Kickxellomycota)和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的相对丰度较其他类型高。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天然林与其他李园土壤间α多样性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不同杂草管理方式中,人工生草与自然生草的Simpson指数差异极显著。FUNGuild分析显示,天然林土壤以外生菌根真菌占绝对优势,而李园土壤以腐生真菌和未知真菌为主。【结论】李园人工生草(光叶紫花苕)有利于优势属沙蜥属及低丰度的梳霉门和球囊菌门菌群建立。不同杂草管理方式的李园仅有少量丛枝菌根真菌(球囊菌门),缺少占绝对优势的有益真菌,有益真菌在李树的运用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优势种类的结构导致不同处理真菌群在生态功能上存在差异。

  • 相关文献

[1]独蒜兰菌根真菌对环草石斛生长的影响. 杨友联,刘作易,朱国胜,毛堂芬. 2008

[2]兰科菌根真菌对黄花白及Bletilla ochracea Schltr.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陈晓芳,刘准,陶刚,朱英,刘作易. 2012

[3]贵州喀斯特地区铁皮石斛回归保育与可持续利用. 罗晓青,吴明开,申刚,张显波. 2013

[4]兰科植物黄花白及Bletilla ochracea内生真菌多样性分析. 刘准,陶刚,刘作易,朱英. 2013

[5]硬叶兜兰菌根真菌的分离及培养特性研究. 田凡,朱国胜,桂阳,白新祥. 2012

[6]鹅毛玉凤花菌根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陈娅娅,杨琳,朱国胜,刘作易. 2010

[7]鹅毛玉凤花内生真菌的初步研究. 陈娅娅,朱国胜,毛堂芬,刘作易. 2008

[8]兰科植物菌根真菌的研究进展. 朱国胜,刘作易,毛堂芬. 2004

[9]兰科菌根真菌在兰科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与应用. 杨友联,刘作易. 2005

[10]木霉菌防治烟草根腐病及其土壤优势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陈小均,喻会平,顾怀胜,李凯丽,燕嗣皇. 2007

[11]翻压绿肥对土壤微生物性状影响的研究进展. 况胜剑,王文华. 2020

[12]土壤微生物对异噁草酮连续施用的响应. 张盈,吴小虎,李晓刚,段婷婷,徐军,董丰收,刘新刚,郑永权. 2020

[13]菜-菌轮作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 杨静,赵夏云,瞿飞,文林宏,王天文,李桂莲. 2023

[14]间作紫苏对猕猴桃根际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初探. 高宁,王文华,温贺,商志伟,杨森,张恒,邹乙菲,秦嘉浩. 2024

[15]果园生草对梨园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的影响. 韦鑫,张朝权,谢彩云,张莉,李娟,丁磊磊. 2023

[16]马铃薯套种苦荞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 刘辉,卢扬,冯月玲,叶夕苗,张叶,李飞,邓仁菊,张廷刚,王天顺,宋莉. 2023

[17]不同土壤类型肥力变化及典型黄壤地力培育模式效果研究. 李瑞,雷昊,韩峰,吴康,朱华清,梁燕菲. 2025

[18]贵州不同生境半夏内生和根际菌群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陈晓芳,胡天骥,张翔宇,任锡毅,柳敏.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