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覆盖栽培方式对旱地冬小麦越冬期间土壤温度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芦俊俊 1 ; 刘炜 2 ; 杨君林 3 ; 姚鹏伟 1 ; 王峥 1 ; 高亚军 1 ;

作者机构: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陕西省宝鸡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

3.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

关键词: 旱地;土壤温度;覆盖栽培;冬小麦田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13 年 33 卷 06 期

页码: 1181-118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筛选出旱地冬小麦适宜覆盖栽培方式,通过微型温度记录仪连续观测越冬期间冬小麦田10和20cm深度土壤温度的变化,比较旱地秸秆覆盖(SM)、地膜覆盖(FM)、垄沟模式(CM)和无覆盖模式(CK)的麦田土壤温度效应。结果表明,整个越冬期间所有覆盖处理的土壤日均温显著升高,总体增幅表现为CM>FM>SM。越冬后期(2月1日-2月20日)土壤温度变化与总体趋势差异明显,FM的增温幅度大于CM;与CK相比,SM的土壤日均温显著降低,具体表现在温度昼夜变化上,其中10cm土层温度除在8:00-11:00升高外,其他时间降低,20cm土层温度均下降(10∶00-14∶00差异不显著)。越冬前期,覆盖栽培10cm土层的增温值均高于20cm土层,越冬中期以后则相反(越冬后期土层间增温值差异显著)。SM的土壤日最高温度相对于CK没有变化或者显著降低,而日最低温度则提高,因此降低了土壤温度日较差;CM的土壤日最高温度在越冬后期降低,而在越冬中前期升高,而且土壤日最低温度也升高且增幅更大,因此土壤温度变幅显著降低;FM同时提高了土壤日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最终没有显著改变土壤温度变幅。

  • 相关文献

[1]旱地玉米覆盖栽培的土壤水热及产量效应. 杨封科,高世铭,张绪成,马一凡. 2014

[2]覆草对旱地桃园土壤的水热调控效应. 赵秀梅,王晨冰,陈建军,王发林. 2011

[3]不同覆盖模式下夏玉米田间土壤温度效应. 李文龙,杨君林,刘炜,高亚军. 2012

[4]甘肃省高寒阴湿区春小麦不同覆盖栽培技术研究结果. 刘和斌. 2000

[5]不同覆盖栽培对旱作冬小麦土壤水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磊,樊廷录,闫妍,徐静,赵刚,党翼,张建军,李兴茂,李尚中. 2023

[6]甘肃旱地冬小麦主栽品种主要品质指标及其相关性研究. 罗俊杰,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农所,樊廷录,王勇,高育峰. 2005

[7]播种方式对旱区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的影响. 刘晓伟,何宝林,康恩祥,郭天文. 2011

[8]不同覆膜方式对旱砂田西瓜土壤温度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杜少平,马忠明,薛亮. 2011

[9]陇中旱地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温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亚宏,高世铭,张伟,王润佳. 2009

[10]不同覆盖方式对农田土壤水热状况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谢成俊,王平,陈娟. 2019

[11]降解膜与PE膜对棉花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南宏宇. 2021

[12]不同降解地膜在苹果园应用的水热效应. 韩富军,彭海,任静,李建明,李强,刘小勇. 2021

[13]全膜微垄沟播对寒旱区春小麦苗期土壤水热环境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侯慧芝,张绪成,方彦杰,于显枫,王红丽,马一凡,张国平,雷康宁. 2020

[14]长期覆沙果园土壤温湿度和矿质养分年际变化特征. 刘小勇,任静,韩富军,彭海,孙文泰,孔芬,李建明,李强. 2020

[15]干旱地区覆盖方式对土壤养分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王平,陈娟,谢成俊,王镭. 2021

[16]旱地全膜双垄沟种植对土壤温度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方彦杰. 2012

[17]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对河西灌区马铃薯田耕层土温及产量的影响. 程万莉,樊廷录,王淑英,李尚中,赵刚,党翼,王磊,张建军,周刚. 2023

[18]甘肃山地核桃园土壤水热和养分的变化特征. 刘小勇,孔芬,韩富军,王司远,高晓东,万文录,杨会光. 2018

[19]生物降解膜降解、保墒增温性能及对玉米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 王淑英,樊廷录,李尚中,张建军,赵刚,王磊,党翼,姜小凤. 2016

[20]半干旱地区玉米覆膜方式研究. 刘晓伟,何宝林,郭天文,康恩祥.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