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黄坚雄 1 ; 陈源泉 1 ; 刘武仁 2 ; 郑洪兵 2 ; 隋鹏 1 ; 李媛媛 1 ; 史学朋 1 ; 聂胜委 1 ; 高旺盛 1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循环农业研究中心
2.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中心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温室气体;净排放;吉林省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1 年 44 卷 14 期
页码: 2935-294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吉林省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农田的温室气体的净排放。【方法】以吉林省玉米主产区农田4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玉米留茬垄侧种植技术、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技术、玉米留茬直播种植技术和玉米灭高茬深松整地种植技术)为例,分别计算土壤固碳量、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农业物资投入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系统计算其温室气体净排放。【结果】4种保护性耕作模式均提高了耕层土壤有机碳(SOC)的含量,其中,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技术(CT2)固碳潜力最大,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了1 955.07 kg C.hm-2.a-1,玉米留茬直播种植技术(CT3)固碳能力最小,仅提高了1 492.26 kg C.hm-2.a-1,传统耕作模式(CK)则减少了173.70 kg C.hm-2.a-1;4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的CO2排放当量(CO2-eq)排放总量平均为5 259.25 kg.hm-2.a-1,而CK的CO2-eq排放总量为5 367.96 kg.hm-2.a-1;4种模式的温室气体排放均主要发生在农业生产物资投入环节,其中氮肥投入为主要的排放促进因素。综合计算表明,4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不同,CT2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最大,其CO2-eq减排量为1 897.56 kg.hm-2.a-1,而CT3则最小,其CO2-eq减排量为225.75 kg.hm-2.a-1,而CK模式则为-6 004.87 kg.hm-2.a-1。【结论】吉林省4种保护性耕作模式均提高SOC含量,且抵消了土壤和物资投入排放的温室气体,是温室气体的汇,而传统耕作没有提高SOC含量,没有抵消土壤和物资投入排放的温室气体,是一个温室气体源。
- 相关文献
[1]吉林省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减排对策分析. 那伟,赵新颖,梁大鹏,刘海燕,祝延立. 2021
[2]吉林省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及特征分析. 那伟,赵新颖,高星爱,王鑫,祝延立. 2016
[3]吉林省保护性耕作发展前景浅析. 冯天骄,刘武仁,吕贻忠. 2014
[4]吉林省湿润冷凉区扣半留茬播种玉米技术. 方向前,杨粉团,边少锋,柴寿江,付稀厚,孙国臣,孟祥盟,谭国波,赵洪祥,张丽华,吕端春,李伟堂,于雷. 2007
[5]对吉林省旱作农业保护性耕作的探讨. 刘凤成,刘武仁,王云龙,郑金玉,冯艳春,罗洋,王宏燕. 2004
[6]吉林省玉米农田保护性耕作的环境影响评价. 黄坚雄,隋鹏,李媛媛,刘武仁,高旺盛. 2011
[7]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技术特征值及其量化分析. 陈源泉,李媛媛,隋鹏,刘武仁,黄坚雄,高旺盛. 2010
[8]吉林省甜高粱的开发与利用. 王鼐,郭中校,刘洪欣,石贵山,王江红. 2007
[9]吉林省粮食安全生产化肥使用中的关键技术. 王秀芳. 2004
[10]吉林省粮食安全生产化肥使用中的关键技术. 王秀芳. 2004
[11]吉林省农业信息工作机制创新与新农村建设信息服务. 万发仁,路立平,赵娜,孙中千. 2007
[12]吉林省肉牛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胡成华. 2004
[13]吉林省大豆生产回顾与展望. 闫晓艳,邱强,石一鸣. 2004
[14]吉林省西部生态果树产业发展的思路. 宋洪伟,张冰冰,张艳波,陶蕊. 2004
[15]实施绿色品牌战略 振兴吉林果树产业. 高玉江,侯佳贤,李增明,崔龙. 2004
[16]吉林省西部仁用杏资源研究. 刘慧涛,刘翔,张冰冰,迟占文,吕耀双,宁福,陈宝元,王德宝,刘志才. 2000
[17]吉林省西部生态果树产业发展的思路. 宋洪伟,张冰冰,张艳波,陶蕊. 2004
[18]吉林省果树产业调研报告. 张冰冰,张茂君,高玉江,温景辉. 2004
[19]实施绿色品牌战略 振兴吉林果树产业. 高玉江,侯佳贤,李增明,崔龙. 2004
[20]吉林省牧草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 王志锋,徐安凯.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秸秆还田对东北黑土水分特征及物理性质的影响
作者:郑洪兵;罗洋;隋鹏祥;李瑞平;王浩;任英;袁野;周思琪;田圣陶;刘武仁;郑金玉
关键词:秸秆还田;黑土;水分特征;土壤结构;三相比R值
-
山东省夏玉米密植产量提升的分析
作者:郑洪兵;赵洪梅
关键词:山东省;夏玉米;种植密度;干物质;产量;倒伏
-
典型黑土区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作者:李瑞平;谢瑞芝;罗洋;隋鹏祥;郑洪兵;明博;王浩;刘武仁;郑金玉;李少昆
关键词: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玉米产量;土壤理化性质
-
长期宽窄行交替种植条带深松对农田黑土理化特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作者:周思琪;罗洋;隋鹏祥;王浩;任英;郑洪兵;李瑞平;赵宇;袁野;田圣陶;傅民杰;郑金玉;刘武仁
关键词:玉米;保护性耕作;深松;黑土;化学计量比
-
基于最小数据集评价耕作方式对黑土农田土壤质量的影响
作者:袁野;王浩;罗洋;隋鹏祥;李瑞平;郑洪兵;朴锦;刘武仁;郑金玉
关键词:耕作方式;黑土;耕层土壤;最小数据集;土壤质量评价
-
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黑土耕层温度影响的短期效应
作者:李瑞平;罗洋;隋鹏祥;郑洪兵;明博;李少昆;王浩;郑金玉
关键词:东北;玉米;秸秆还田;土壤温度
-
长期耕作对农田黑土几丁质降解菌群及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隋鹏祥;罗洋;李瑞平;郑洪兵;袁野;郑金玉;王浩;刘武仁
关键词:耕作措施;几丁质降解菌;chiA基因;几丁质酶活性;黑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