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壶瓶枣果实发育过程中果柄导管形态变化与裂果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丁改秀 1 ; 王保明 1 ; 王小原 1 ; 仓国营 1 ; 陈晓斌 1 ; 牛兴艳 1 ; 纪薇 2 ; 张鹏飞 2 ; 温鹏飞 2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2.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关键词: 壶瓶枣;裂果;果柄;导管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4 年 47 卷 24 期

页码: 4886-489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阐明壶瓶枣果实发育过程中果柄导管形态及运输效率的变化,明确果实通过维管束系统吸水与其裂果的关系,完善枣裂果机理。[方法]以壶瓶枣(Ziziphus jujube Mill.cv.Huping)为试材,于白熟期(8月19日)开始对选定枣树进行定量灌溉处理,每7 d测定、灌溉一次,使处理组土壤含水量维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5)%,对照组的土壤含水量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20±5)%。于果实发育后期分别调查降雨前(9月18日)、降雨后(9月22日)枣果的裂果率;分别在幼果期(7月28日)、白熟期(8月15日)、半红期(9月5日)和全红期(9月17日)进行采样,跟踪枣果实发育进程。品红示踪试验中采用二次枝浸泡和枣吊浸泡两种形式,观察不同时期二次枝、枣吊和果柄维管束系统运输效率的变化;取健康枣果的果柄进行石蜡切片,经FAA液固定、常规方法包埋、制作切片、番红-固绿复染,观察枣果果柄导管形态随果实发育的变化规律。[结果]裂果率调查结果显示,枣果发育后期灌溉和对照两种处理的裂果率分别为2.60%和2.58%,二者间差异不显著,表明充足灌溉并未引起裂果;降雨后,灌溉组和对照组处理的裂果率与降雨前相比均显著升高,分别达到42.90%和40.80%,且两组间差异并不显著,表明降雨会明显导致裂果率上升。品红示踪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果实发育期,品红溶液均能通过二次枝顺畅运送至枣吊,但能否运送至枣果与果实发育期密切相关。幼果期,品红溶液在5 min之内便可顺利输送至枣果,且输送数量和范围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随着果实发育,品红运输至枣果的难度逐渐增大,白熟期时处理40 min后仅有少许品红输送至枣果;至半红期和全红期,品红溶液几乎不能输送至枣果,这表明果柄可能是品红不能顺利运输至枣果的主要障碍。石蜡切片结果表明,幼果期正常导管所占比例为97.22%,白熟期时正常导管的比例下降至34.95%,且开始出现断裂、退化和畸形,半红期和全红期正常导管的比例仅剩13%左右,导管断裂、退化和畸形进一步加剧,并且开始出现导管堵塞现象,且全红期导管堵塞的数量和程度均高于半红期。[结论]壶瓶枣果实发育后期,果柄导管出现断裂、畸形、退化、堵塞等现象,其运输能力受损或丧失,导致根系吸收的水分难以通过"根系-枝干-二次枝-枣吊-果柄-果实"维管束系统大量进入果实,从而不会引发大量裂果。

  • 相关文献

[1]壶瓶枣不同发育期果皮显微结构与裂果的关系. 丁改秀,王保明,王小原,乔慧琴,陈丽,仓国营,牛兴艳,温鹏飞. 2014

[2]枣果实裂果的组织结构及水势变化的原因. 王保明,丁改秀,王小原,付春宝,秦国杰,杨俊强,仓国营,温鹏飞. 2013

[3]枣结果枝cDNA文库的构建与部分ESTs分析. 孟玉平,曹秋芬,孙海峰,周慧,张春芬. 2009

[4]不同防裂剂处理对壶瓶枣果肉和果皮中有机酸和Vc含量的影响. 苏琪,丁改秀,王保明,韩杨,张鹏飞,温鹏飞. 2018

[5]壶瓶枣花芽分化与落性枝生长发育观察. 孟玉平,孙海峰,曹秋芬,崔贵梅,李捷. 2009

[6]套袋对‘壶瓶枣’果实微域环境及品质的影响. 王保明,丁改秀,王小原,秦国杰,仓国营. 2013

[7]新型生物防裂剂对壶瓶枣细胞壁结构物质含量的影响. 陈丽,丁改秀,王保明,王松,柯晓炜,刘海霞,温鹏飞. 2017

[8]稀土元素对壶瓶枣生理效应的影响. 于继洲,马丽萍,范晓峰,王小鸳. 2002

[9]延长壶瓶枣贮藏周期技术的研究. 杨复康,冯素香,孙俊宝. 2011

[10]枣花发育过程中糖类物质的分布与变化. 王丽红,孙海峰,孟玉平,曹秋芬. 2009

[11]新型生物防裂剂对枣果实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及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丁改秀,王保明,安晓宁,张鹏飞,苏琪,温鹏飞. 2017

[12]枣果实不同发育期果皮抗氧化酶类活性及MDA和脯氨酸含量变化研究. 丁改秀,王保明,王小原,许建庆,陈丽,乔慧琴,仓国营,牛兴艳,温鹏飞. 2014

[13]新型生物防裂剂对枣果实内源激素及水杨酸含量的影响. 丁改秀,王保明,陈丽,张鹏飞,牛冬青,温鹏飞. 2017

[14]甜樱桃裂果影响因子与预防措施. 田永强,聂国伟,李凯,张晓萍. 2018

[15]不同裂果性枣叶片中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年周期变化规律. 李春燕,卢桂宾,刘和,郭晓东,刘英翠. 2019

[16]预防亚美尼亚杏裂果试验初报. 陈秋芳,王敏,陈俊美,田建保. 2006

[17]‘凯特’杏成熟期果面遇雨积水是裂果的主要诱因. 丁改秀,王保明,仓国营,牛兴艳,苏琪. 2016

[18]杏裂果与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聂国伟,李凯,田永强,戴桂林,杨晓华,宋永宏,李静江. 2017

[19]杏裂果与其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英文). 聂国伟,李凯,田永强,戴桂林,张晓萍,杨晓华,宋永宏,李静江,赵武娟,吕景丽. 2017

[20]枣裂果研究进展. 杨俊强,王宝明,王小原.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