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因子检测及不同毒力基因型菌株对剑尾鱼的致病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任燕 1 ; 孙承文 1 ; 石存斌 1 ; 潘厚军 1 ; 陶家发 1 ; 吴淑勤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渔药创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动物免疫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溶血素;胞外蛋白酶;细胞毒性肠毒素;毒力基因;剑尾鱼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15 年 42 卷 17 期

页码: 113-11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选取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的4种主要胞外毒力因子(气溶素、溶血素、胞外蛋白酶和细胞毒性肠毒)设计合成4对引物,对2008—2009年广东、江西两省的临床分离菌株进行检测,评价菌株毒力基因的分布特征及其毒力强弱。60株临床分离株中,具有4种毒力基因(aer+hly A+epa+act+)的菌株占58.33%(35/60),是主要毒力基因型;其他25株的毒力基因有不同数量缺失。不同基因型的代表菌株对剑尾鱼攻击试验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因子之间表现出协同作用,aer+hly A+epa+act+型的毒力最强,对剑尾鱼的致死率最高。

  • 相关文献

[1]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和溶血素基因的克隆与结构预测. 刘明智,叶星,田园园,邓国成,马冬梅,白俊杰. 2010

[2]东北三省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快速检测. 李绍戊,王荻,刘红柏,尹家胜,卢彤岩. 2010

[3]茶多酚对嗜水气单胞菌致病力的抑制作用. 张德福,闫天慧,励建荣,杨秋红,艾晓辉,董靖. 2024

[4]Dot-ELISA法检测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任燕,潘子豪,陆承平,姚火春,吴淑勤. 2011

[5]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的表达纯化和活性实验. 董靖,刘永涛,胥宁,杨秋红,杨移斌,艾晓辉. 2019

[6]剑尾鱼趋化因子CCL4和CCL19基因的克隆及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对其组织表达的影响. 朱成科,王建,陈灵涵,周朝伟,雷骆,邓星星,刘春,郑宗林. 2018

[7]剑尾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动态病理变化观察. 杜雄伟,于博,李叶,常藕琴,吴淑勤,石存斌. 2004

[8]美洲鲥鱼嗜水气单胞菌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王会林,晋怀远,高晔,夏苏东,李杰. 2024

[9]鲫源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多重PCR检测及ERIC-PCR分子分型. 符贵红,肖丹,胡鲲,杨先乐. 2014

[10]哈维氏弧菌胞外蛋白酶基因的表型克隆与序列分析. 潘晓艺,沈锦玉,曹铮,尹文林,郝贵杰,徐洋,姚嘉赟. 2010

[11]鳗弧菌溶血素基因的克隆及突变株的构建. 邹玉霞,张培军,莫照兰,徐永立,王印庚. 2005

[12]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镜鲤溃疡病. 卢彤岩,杨雨辉,刘红柏. 2000

[13]大口黑鲈烂身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刘春,李凯彬,王庆,马必勇,卞荣玲. 2012

[14]水产源嗜水气单胞菌药物敏感性及QRDR基因突变分析. XUE Hui-juan,薛慧娟. 2012

[15]三氯异氰尿酸对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毒性及其抗氧化酶影响. 聂湘平,王翔,李凯彬,吴淑勤. 2008

[16]17β-雌二醇对剑尾鱼卵黄蛋白原的诱导研究. 温茹淑,方展强,江世贵,马广智,徐杰. 2007

[17]剑尾鱼RW-H近交系的遗传结构分析. 李霞,白俊杰,吴淑勤,叶星,李凯彬,潘厚军. 2004

[18]利用18个微卫星座位对剑尾鱼RR-B系遗传质量的分析. 刘宇飞,白俊杰,全迎春,叶星,黄志斌. 2009

[19]剑尾鱼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序列分析. 叶星,白俊杰,劳海华,简清,吴淑勤. 2002

[20]水生实验动物剑尾鱼的DNA指纹图谱构建. 全迎春,刘宇飞,白俊杰.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