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作物空间诱变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文涛 1 ; 杜久元 1 ; 白斌 1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关键词: 作物;种质资源;变异;突变体;生物学效应

期刊名称: 种子

ISSN: 1001-4705

年卷期: 2014 年 33 卷 04 期

页码: 48-5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空间诱变是进行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及优良新品种选育的有效新途径。围绕作物空间诱变基础生物学研究的主要问题——诱变作用机理,阐述作物对空间环境条件下的感知、响应;针对作物空间诱变育种研究,总结其在地面的遗传变异规律及其种质资源创新中的应用。同时,对其当前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以期对今后我国空间诱变育种工作的有所启发。

  • 相关文献

[1]~(252)Cf裂变中子辐照玉米种子生物学效应初步研究. 刘忠祥,徐大鹏,姚泽恩,寇思荣,王晓娟,杨彦忠,连晓荣,周玉乾,何海军,李志明. 2016

[2]蒙古黄芪变异类型的主要性状及有效成分含量比较. 周锐峰,方子森,周海,李振谋,王丽慧,刘润萍,曹占凤,潘飞. 2021

[3]小麦及变异后代对部分农田杂草的化感效应及其防控潜力. 李兰兰,欧巧明,陈军,厚毅清,王炜,罗俊杰,陈秀兰. 2022

[4]小麦航天诱变后代的条锈病抗性变异及选择效果研究. 杜久元,白斌,金明安,何春雨,包文生. 2012

[5]一个玉米叶夹角突变体的表型鉴定及遗传分析. 王晓娟,何海军,刘忠祥,杨彦忠,寇思荣,连晓荣,周玉乾,周文期. 2019

[6]玉米矮秆突变体20F421的表型鉴定及遗传分析. 刘忠祥,周文期,李永生,王晓娟,杨彦忠,连晓荣,何海军,周玉乾. 2024

[7]~(12)C~(6+)离子束辐照糜子诱变突变群体的构建与SSR分析. 刘天鹏,董孔军,董喜存,何继红,刘敏轩,任瑞玉,张磊,杨天育. 2018

[8]中国作物分子育种现状与展望. 王红梅,陈玉梁,石有太,李静雯,王立光. 2020

[9]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作物—杂草化感作用及其关系探讨. 欧巧明,陈玉梁,马丽荣,张绪成,罗俊杰. 2010

[10]国内外转基因与基因编辑作物监管现状. 李红杰,贾亚男,张彦军,王兴荣,陈丽梅. 2023

[11]高水分利用效率作物品种选育的主要生理途径分析. 张绪成,杨芳萍,杨发荣. 2013

[12]大豆籽粒的化学-力学特性灰色关联度及本构模拟. 张涛,张锋伟,孙伟,孙步功,王婷,吴建民. 2017

[13]RAPD标记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安贤惠,李联泰. 2000

[14]冬小麦抗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王淑英,樊廷录,张金文. 2008

[15]甘肃花椒地方品种整理结果简述. 班明辉,孔芬,刘小勇,周晶,王玮,韩富军. 2017

[16]甘肃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进展及开发利用对策. 吕迎春. 2013

[17]冬小麦抗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王淑英,樊廷录,李兴茂. 2008

[18]豌豆种质资源白粉病抗性鉴定. 曾亮,李敏权,杨晓明. 2012

[19]甘肃玉米种质资源创新问题探析. 李志明. 2012

[20]陇南白及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建议. 潘水站,王国祥,孙连虎,王振坤,刘敏艳,李国业.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