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小偃麦渗入系F_2分离群体HMW-GS遗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建波 1 ; 李欣 2 ; 乔麟轶 2 ; 郭慧娟 2 ; 詹海仙 2 ; 任永康 2 ; 畅志坚 2 ; 张晓军 2 ;

作者机构: 1.山西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2.山西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黄土高原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小偃麦;渗入系;分离群体;HMW-GS;遗传分析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14 年 42 卷 09 期

页码: 929-932

摘要: 为了解小偃麦渗入系后代分离群体中高分子量麦谷蛋白的遗传规律,采用SDS-PAGE法分析了小偃麦渗入系CH03W006与普通小麦品种台长29杂交F2分离群体140个单株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个亲本Glu-1位点不同亚基间不存在连锁关系;F2分离群体中HMW-GS遗传变异丰富,共出现19种HMW-GS组合类型,在Glu-A1,Glu-B1,Glu-D1位点上分别检测到3,10,4种不同的亚基类型,3个位点分别含有2*,7+8/13+16/17+18,5+10/5+12等丰富的优质亚基;聚类分析结果表明,F2分离群体与父本CH03W006聚为一类的HMW-GS类型最多,表明通过远缘杂交创造的新材料遗传基础丰富,且其后代群体HMW-GS的遗传存在偏父现象(Patroclinal Inheritance)。

  • 相关文献

[1]抗条锈病小偃麦渗入系的HMW-GS组成分析. 王乐,张晓军,郭慧娟,乔麟轶,詹海仙,李欣,畅志坚,孙美荣. 2013

[2]小麦分子与细胞遗传学研讨会论文摘要(2000年4月22―28日)-中字系列小偃麦遗传材料的培育、遗传分析和利用. 孙善澄,白建荣. 2001

[3]小麦-长穗偃麦草渗入系HMW-GS组成及等位变异分析. 王凌云,武宗信,贾举庆,张晓军,李欣,任文斌. 2018

[4]抗条锈病基因YrCH5026的遗传分析及分子定位. 侯丽媛,乔麟轶,张晓军,李欣,詹海仙,畅志坚. 2015

[5]小麦-中间偃麦草抗条锈病渗入系的分子细胞学鉴定. 詹海仙,畅志坚,李光蓉,贾举庆,郭慧娟,张晓军,李欣,乔麟轶,杨足君. 2014

[6]具有再生特性的小麦材料筛选与细胞学分析. 程天灵,温辉芹,张立生,裴自友. 2010

[7]小麦与披碱草远缘杂交的研究. 仇松英,史忠良,武计萍,孟兆萍,高海燕. 2008

[8]小麦、偃麦草和小偃麦同工酶及蛋白质的比较研究. 刘润堂. 1992

[9]晋春13号春小麦新品种的选育. 孙振,马慧英,罗志昌,郭凤琴,安建勇. 1998

[10]小麦与披碱草的杂交亲和性及杂种F_1的育性研究. 仇松英,史忠良,武计萍,孟兆萍,高海燕. 2008

[11]矮败小麦与小偃麦亚远缘杂交育种研究通报. 郭凤琴,郭庆瑞. 2002

[12]HMW-GS指印法速测杂交小麦种子纯度的适用性. 许钢垣,武计萍,仇松英,逯腊虎,潘幸来,潘前颖,张贵云,谢三刚,史引红,潘登魁. 2000

[13]小麦F_1籽粒及植株中的遗传畸变. 潘幸来,潘登魁,潘前颖,王永杰,史引红,张贵云. 2002

[14]舜麦1718小麦新品种选育报告. 潘幸来,史引红,王永杰,潘田雨,张贵云,潘登魁. 2007

[15]抗草甘膦基因的玉米转化及后代遗传分析. 王秀红,史向远,白建荣,孙毅,刘惠民. 2011

[16]转基因植物的表型变异、分子检测与遗传分析. 杜春芳,李润植,刘惠民,任志强,李朋波. 2003

[17]小麦材料CH1532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孔佳茜,郭慧娟,乔麟轶,李欣,贾举庆,张树伟,常利芳,阎晓涛,任永康,畅志坚,张晓军. 2020

[18]绿豆籽粒颜色的遗传分析. 廉雪,张泽燕,张耀文. 2020

[19]南瓜属黄色果皮性状的种间转育及遗传分析. 马海龙,智海英,岳青. 2020

[20]小麦三雌蕊性状的遗传分析与连锁标记开发. 侯光生,闫贵云,李欣,乔麟轶,常利芳,张晓军,畅志坚.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