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高产早籼稻产量构成因素初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旭 1 ; 黄农荣 1 ; 黄秋妹 1 ; 刘彦卓 1 ; 邱润恒 1 ; 梁祖杨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高产;籼稻;产量构成因素

期刊名称: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ISSN: 1005-3395

年卷期: 1999 年 S1 期

页码: 23-29

摘要: 1998年早季在广州研究了3个两系法杂交水稻组合和2个常规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初步认为:两系法杂交稻新组合培矮64s/E32的产量最高,它单穗湿重和穗长亦最大,分别达5.42g和24.7cm;而常规稻品种粤香占亩有效穗数最高和谷/秆比值最大,分别达23.3万穗/亩和1.53。如果把这些性状有机地组合起来后再加上粤杂122的优质特性,这种结构模式将为华南地区水稻超高产或超级稻育种,展示了一种美好的前景。

  • 相关文献

[1]华南优质籼稻抗稻瘟病性分析及抗病育种对策. 朱小源,杨祁云,伍尚忠. 2002

[2]稻草覆盖还田对华南双季晚稻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钟旭华,黄农荣,吕国安. 2011

[3]超级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陈达刚,周新桥,李丽君,张旭,陈友订. 2008

[4]杂交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 梁世胡,李传国,伍应运,王丰,符福鸿. 1999

[5]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籼稻食味品质与其他品质性状的关系. 王志东,周少川,王重荣,陈宜波,李宏,黄道强,周德贵,龚蓉,赵雷,吴玉坤,潘阳阳,杨义强. 2021

[6]优质籼稻剑叶SPAD值与稻米品质相关性研究. 王志东,陈宜波,龚蓉,周少川,王重荣,李宏,黄道强,周德贵,赵雷,潘阳阳,杨义强,李晓芳. 2021

[7]华南超级常规籼稻育种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江奕君,林青山. 2009

[8]籼稻铁、锌、锰和铜含量分析. 李丽君,李晨,刘传光,周新桥,陈达刚,李巨昌,陈友订. 2013

[9]华南双季稻区不同季别种植籼稻品种整精米率差异及高整精米率材料筛选. 陈洛,李学忠,谢国威,杨梯丰,杨武,赵均良,王丰,周玲艳,董景芳. 2024

[10]华南地区主栽籼型糙米食用品质比较分析. 李亚,李健雄,张名位,刘光,魏振承,张雁,唐小俊,刘志霞,王佳佳,钟立煌,廖娜,邓媛元. 2023

[11]籼稻不育系天丰A的特征特性及其利用. 陈志远,李传国,孙莹,陈坤朝,李曙光. 2006

[12]优质籼稻新品种银花占2号的选育. 刘传光,江奕君,林青山,高云. 2006

[13]高产优质早籼稻品种粤香占的生长发育特性. 黄秋妹,张旭,黄农荣,刘彦卓,邱润恒,梁祖杨. 1999

[14]籼型软性红米水稻新品种粤红宝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陈建伟,吴东辉,刘传光,周新桥,陈达刚,李丽君,陈友订. 2014

[15]优质籼稻品种黄华占和扬稻6号稻米理化特性和淀粉精细结构比较. 陈飞,张昌泉,周少川,李爱宏,刘巧泉. 2021

[16]优质籼稻品种合莉丝苗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高云,江奕君,林青山,冯道基,梁其登,胡巍. 2018

[17]提高籼稻花药长期继代离体培养物再分化率的研究. 刘传光,涂从勇,林青山,江奕君,高云. 2002

[18]华南主栽高产籼稻根系形态特征及其与产量构成的关系. 周新桥,李丽君,刘传光,张旭,陈友订. 2013

[19]高产优质籼稻南油丝苗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郭洁,刘传光,周新桥,陈达刚,陈平丽,陈可,李巨昌,陈友订. 2022

[20]华南双季“早晚兼用”型水稻育种研究进展. 高云.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