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月季黑斑病病情相关内源激素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吕春华 1 ; 王昊 1 ; 马丽 1 ; 叶胜德 1 ;

作者机构: 1.宿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月季;黑斑病;植物激素;次生代谢产物;病情等级

期刊名称: 南方林业科学

ISSN: 2095-9818

年卷期: 2024 年 52 卷 001 期

页码: 62-66

摘要: 通过分析植物激素、次生代谢产物与月季品种病情等级的关系,明确叶片抗病机制.以大花月季、藤本月季、微型月季各3个品种为试验材料,探究月季黑斑病发生高峰期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玉米素(ZR)、总三萜、总酚、甜菜碱在品种间和叶片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病情的加重,IAA从7.57 ng·g-1下降到2.87 ng·g-1,ZR从2.27 ng·g-1 下降到0.19 ng·g-1,总三萜从2.29%下降到1.51%,总酚从34.39 mg·g-1 下降到18.43 mg·g-1,甜菜碱从0.57%下降到0.24%,ABA从6.77 ng·g-1上升到27.43 ng·g-1,IAA和ABA在不同病情等级的品种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可以作为病情等级的判断标准之一;6种物质在病叶中的含量均多于健叶,与月季黑斑病存在相关性,其中IAA、ABA和总酚在重感病品种的叶片中差异显著(P<0.05),说明这3种物质存在对月季黑斑病的应对机制.IAA、ABA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病情等级的月季品种,月季通过内源激素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改变来应对黑斑病的侵染.

  • 相关文献

[1]变棕溶杆菌OH23次生代谢产物抗菌活性的分析及其发酵培养基优化. 朱润杰,赵延存,凌军,宋志伟,赵杨扬,薛雪,刘凤权. 2019

[2]镰刀菌毒素在植物与病原菌互作过程中的作用. 王立雯,王江坤,王冰冰,徐剑宏,史建荣,刘馨. 2024

[3]植保素及其在增强作物抗性中的作用. 陈东菊,安敏敏,李丽兰,方继朝,刘永锋,罗玉明,杨立明. 2017

[4]甘薯块根抗黑斑病酚类物质代谢的研究. 刘美艳,孙厚俊,王景景,王考艳,申杰,刘丹,张健,谢逸萍. 2012

[5]甘薯几丁质酶的分离与纯化. 刘美艳,王景景,谢逸萍,张健. 2017

[6]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对甘薯黑斑病的生物防治效果及作用机理初探. 王波,周涧楠,黄忠勤,丁震乾,常勇,苏在兴,周兴根. 2017

[7]甘薯黑斑病抗性鉴定中黑斑病菌培养方法研究. 禹阳,贾赵东,马佩勇,郭小丁,谢一芝,边小峰. 2017

[8]一种甘薯黑斑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 孙厚俊,赵永强,谢逸萍,徐振. 2013

[9]外源褪黑素提高草莓黑斑病抗性的效果和作用机制初探. 孙子荀,倪照君,高志红,乔玉山,万春雁,古咸彬. 2020

[10]一种苗期甘薯黑斑病精准抗性鉴定方法. 杨冬静,谢逸萍,孙厚俊,张成玲,马居奎. 2019

[11]甘薯黑斑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贾赵东,郭小丁,尹晴红,嵇小琴,谢一芝. 2011

[12]砂梨品种对黑斑病的抗性鉴定和评价. 蔺经,杨青松,李小刚,颜志梅,盛宝龙. 2006

[13]豆梨NAC转录因子基因PcNAC1的克隆、亚细胞定位及功能初探. 阚家亮,马娜,王彤,刘廷利,王金彦,杨郁文,蔺经,常有宏. 2017

[14]甘薯品种抗黑斑病鉴定及其遗传趋势. 谢一芝,尹晴红,戴起伟,邱瑞镰,吴纪中. 2003

[15]甘薯抗黑斑病种质资源的研究及育种利用. 贾赵东,谢一芝,尹晴红,郭小丁,嵇小琴. 2010

[16]4个早熟梨品种叶片对黑斑病的抗病性评价及与抗氧化酶的关系. 王宏,马娜,蔺经,杨青松,李晓刚,常有宏. 2019

[17]甘蓝黑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刘志刚,余方伟,张伟,于利,李建斌,王神云,宋江华. 2023

[18]不同药剂对月季二斑叶螨的防控技术初探. 张志春,张怡,沈迎春. 2018

[19]不同因素对月季嫁接后扦插生根的影响. 蔡卫佳,陈芬,阮倩倩. 2018

[20]影响月季嫁接成活因子研究初报. 李倩中,谭国华,陈尚平.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