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摘薹次数对油菜菜薹、鲜草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朱吉风 1 ; 周熙荣 1 ; 蒋美艳 1 ; 焦金囡 2 ; 费全凤 3 ; 顾春军 4 ; 王伟荣 1 ;

作者机构: 1.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上海农产品保鲜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上海市金山区农业科技教育信息中心

3.上海市金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4.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菜薹;鲜草产量;经济效益

期刊名称: 上海农业学报

ISSN: 1000-3924

年卷期: 2022 年 38 卷 006 期

页码: 76-8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提高甘蓝型油菜作绿肥的种植效益,开展不同摘薹方式对油菜菜薹、鲜草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摘薹次数增加,供试油菜品种(系)的花期延长,菜薹产量及其产值增加,鲜草产量降低.1次摘薹处理的油菜鲜草产量较对照减产不显著,2次摘薹处理的油菜较对照减产显著,且3个品种(系)间和不同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相同处理下,甘蓝型油菜新品系沪油肥1号的菜薹量和鲜草产量最高.在摘薹后未追肥的条件下,沪油肥1号摘1次薹和2次薹的鲜草产量分别为46 850.0 kg/hm2和40 800.0 kg/hm2,明显高于'沪油 21'(35 816.7 kg/hm2 和 30 383.3 kg/hm2)和沪油肥 2 号(35 466.7 kg/hm2 和30 883.3 kg/hm2).沪油肥1号的生物产量和产薹量较高,适合作为"菜肥两用型"优质绿肥油菜品种推广应用.

  • 相关文献

[1]紫菜薹新组合19-520的光合作用能力分析. 朱红芳,李晓锋,奚丹丹,高璐,沈海斌,朱玉英. 2021

[2]菜薹抽薹性状的ISSR和SRAP分析. 冒维维,高红胜,薄天岳,马金骏,徐东进,陈学好,贾志明,王永莉. 2009

[3]菜薹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ISSR分子标记筛选. 冒维维,高红胜,薄天岳,马金骏,徐东进,陈学好,贾志明,王永莉. 2009

[4]菜薹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orf224的克隆. 冒维维,薄天岳,马金骏,高红胜,陈学好,贾志明,王永莉,徐东进. 2009

[5]甘蓝型油菜双低隐性核不育杂交种向农07选育. 王伟荣,杨立勇,李延莉,蒋美艳,孙超才. 2013

[6]甘蓝型低芥酸,低硫甙油菜新品种"泸油12"的选育. 孙超才,陈银华. 1999

[7]与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rf基因连锁标记的开发. 杨立勇,刘灶长,周熙荣,王伟荣,李延莉,蒋美艳,孙超才. 2011

[8]甘蓝型油菜基因组与花色遗传研究进展. 朱吉风,张俊英,杨立勇,蒋美艳,江建霞,李延莉,王伟荣,周熙荣. 2019

[9]甘蓝型油菜耐低温发芽种质资源鉴定. 朱吉风,张俊英,杨立勇,蒋美艳,江建霞,李延莉,王伟荣,周熙荣. 2019

[10]'沪油3301'的选育、配合力分析及其适宜种植密度. 朱吉风,张俊英,蒋美艳,江建霞,杨立勇,李延莉,王伟荣,周熙荣. 2021

[11]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遗传研究及育种利用. 朱吉风,周熙荣,张俊英. 2021

[12]高含油量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4061R选育. 朱吉风,张俊英,蒋美艳,江建霞,杨立勇,李延莉,王伟荣,周熙荣. 2021

[13]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HY15AB”的选育. 周熙荣,庄静,孙超才,王伟荣,李延莉,杨立勇,蒋美艳,顾龙弟,钱小芳. 2010

[14]8个油菜品种的耐低温萌发特性及其春播试验. 朱吉风,周熙荣,江建霞,张俊英,李延莉,杨立勇,王伟荣,蒋美艳. 2023

[15]甘蓝型低芥酸、低硫甙油菜新品种“沪油15”. 孙超才,赵华,方光华,王伟荣,李延莉,钱小芳. 2001

[16]甘蓝型显性核不育双低油菜新品种'核杂17号'的选育. 张俊英,蒋美艳,李延莉,江建霞,王伟荣,孙超才,杨立勇,周熙荣. 2017

[17]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杂交新品种‘沪油杂7号'的选育. 杨立勇,李延莉,王伟荣,蒋美艳,周熙荣,孙超才. 2013

[18]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2118AB的基因型分析及利用途径探讨. 孙超才,方光华,赵华,王伟荣,钱小芳,李延莉. 1997

[19]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20118A的遗传与利用探讨. 孙超才,赵华,王伟荣,李延莉,钱小芳,方光华. 2002

[20]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2118AB的基因型分析及利用途径探讨. 孙超才,方光华. 199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