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田间自然诱导法的甘薯基腐病种质资源抗性鉴定与评价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沈升法 1 ; 刘也楠 2 ; 李兵 1 ; 罗志高 1 ; 刘伟明 3 ; 吴列洪 1 ; 项超 1 ;

作者机构: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

2.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3.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关键词: 甘薯基腐病;种质资源;抗性;发病率;病情指数;产量损失率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1672-1810

年卷期: 2022 年 004 期

页码: 985-99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甘薯基腐病是在浙江省东南沿海地区新发生的、由间座壳属病原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为了筛选抗病种质资源和探索病害田间自然诱导抗性鉴定方法,对126份甘薯供试种质资源进行了田间抗性鉴定,并分析了甘薯生长后期的病情变化以及种质抗性对鲜薯产量损失率的影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对照品种浙薯255表现为高抗,浙薯38表现为抗,浙薯13表现为高感。在89份新收集资源及当地主推品种中不存在高抗等级,抗等级的仅有3份,65%以上品种表现为高感。在抗病品种浙薯255的34份杂交后代中筛选出13份抗病种质,其中高抗的有6份,抗的有2份。甘薯生长后期病情发生显著变化,尤其是中抗、感病种质从120 d至135 d时病情指数跃升幅度大。135 d时整体发病植株的4级病级比例达93.8%,绝大多数发病植株最终基部完全腐烂或枯死。甘薯鲜薯产量与抗性水平呈线性相关,抗性好(高抗或抗等级)的品种鲜薯产量损失率可以控制在15%以下,而感病品种的鲜薯产量损失率超过65%,甚至绝收。总之,甘薯基腐病抗病品种资源稀少,通过抗病亲本的常规杂交可以获得抗性好的育种材料,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可以作为甘薯基腐病田间自然诱导抗性鉴定指标。

  • 相关文献

[1]浙西北单季稻白叶枯病发病率与稻谷损失关系的研究. 赵敏,严成其,黄元杰,李荣,张国忠,郑超,王华弟,陈剑平. 2015

[2]水稻穗颈瘟严重度的高光谱反演模型研究. 张浩,毛雪琴,张震,郑可锋,杜新法,孙国昌. 2009

[3]玉米粗缩病危害损失率与防治指标研究. 韩海亮,王桂跃,包斐,王华第. 2012

[4]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定量分析. 袁伟,万红建,王荣青,叶青静,阮美颖,李志邈,周国治,姚祝平,杨悦俭. 2015

[5]叶面喷施2种生物刺激剂对东魁杨梅肉葱病和矿质元素影响的试验研究. 张顺昌,吴昊,徐继根,胡丽鹏,符成悦,梁森苗. 2023

[6]微生物菌肥对绿芦笋丰岛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李文略,熊晖,陈常理,骆霞虹,安霞,朱关林,金关荣. 2019

[7]抑霉菌素防治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竺利红,李孝辉,吴吉安,桑金隆,姚杭丽,施跃峰. 2004

[8]杨梅衰弱病发生测报模型的建立. 罗金燕,郑锡良,戚行江,张淑文,俞浙萍,任海英. 2022

[9]籼稻93-11类病斑突变体的特征研究. 潘璐琪,陆雯,李小白,吴殿星,王雪艳. 2015

[10]秋丰×白玉对血液型脓病的抗性试验. 何丽华,王永强,何克荣,周金钱. 2002

[11]浙江省水稻品种抗稻曲病自然诱发鉴定初步研究. 王连平,董明灶,郝中娜,陶荣祥. 2010

[12]迷你甘薯新品种试种初报. 王健儿,冷明珠,季志仙,沈小明,罗金顺. 2003

[13]玉米不同品种(品系)对粗缩病的抗性鉴定. 王桂跃,韩海亮,赵福成,王华第,孔晓民,叶建人. 2011

[14]若干粳稻品种(系)抗褐稻虱特征评价. 高春先,贝亚维,顾秀慧. 1992

[15]山区非洲菊切花品种引种栽培试验. 姚丽娟,蒋加勇,钱仁卷,刘洪见,朱建军. 2013

[16]杀菌剂抗性监测研究进展. 马琳,占绣萍,平新亮. 2010

[17]噬菌体及其内溶素的应用研究进展. 刘伟,王学琴,董世雷,朱立颖,王欣. 2010

[18]长豇豆资源的遗传距离估测和聚类分析. 张渭章,汪雁峰,林美琛. 1994

[19]国家长江中下游稻区品种区域试验籼稻稻瘟病抗性分析. 郝中娜,毛雪琴,柴荣耀,王艳丽,孙国昌. 2019

[20]浙江省水稻审定品种主要性状分析. 施俊生,王仁杯,郁晓敏,李燕.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