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微钵育苗不同苗龄移栽的棉苗生长发育特点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长琴 1 ; 徐立华 1 ; 张培通 1 ; 杨德银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微钵育苗;苗龄;成活率;生长发育;产量形成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2009 年 25 卷 03 期

页码: 499-50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微钵育苗不同苗龄移栽期试验,研究不同苗龄棉苗移栽后成活率及生长发育特点。结果表明,微钵育苗15 d、20 d和25 d苗龄处理的移栽成活率均在97.1%以上,苗龄30 d处理移栽成活率下降。微钵育苗20 d苗龄处理棉苗干重积累适宜,移栽后14 d地上、地下部生长转化快;25 d苗龄处理棉苗与20d苗龄处理相比,根系干重增长缓慢,移栽后14 d地上部叶与茎干重均为负增长;苗龄短(15 d)棉苗干重积累少,但移栽后生长转化也很快,苗龄长(30 d)棉苗干重积累多但移栽后生长转化慢,可见25 d苗龄是棉苗移栽后生长转化变慢的转折期。20d和25 d苗龄处理棉苗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最终产量水平高;15 d苗龄处理移栽后在持续高温条件下营养过旺,造成生殖生长迟且弱,苗龄30 d处理产量也低于20 d和25 d苗龄处理。可见,微钵育苗适龄移栽是提高移栽成活和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

  • 相关文献

[1]无土育苗地膜覆盖栽培棉花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特点. 杨长琴,徐立华,张培通,杨德银. 2008

[2]棉花机械化微钵育苗技术的试验研究. 朱德文,徐立华,陈永生,朱德泉,张培通,杨长琴. 2009

[3]苗龄对甘蓝产量及收获适期的影响. 潘永飞,戴忠良,毛忠良,吴国平. 2010

[4]穴盘苗龄对甘蓝上市期及存圃期的影响. 潘跃平,戴忠良,潘永飞. 2010

[5]培育苏棉22号不同苗龄壮苗的化调技术. 潘宗瑾,潘群斌,蔡立旺. 2004

[6]优质耐抽薹春甘蓝品种润玉的适宜播种期. 潘永飞,戴忠良,潘叶飞,潘跃平. 2012

[7]普通丝瓜第1雌、雄花分化时期的研究. 苏小俊,徐海,袁希汉,汪玉清,陈劲枫. 2007

[8]杂交晚粳常优1号机插超高产栽培的产量形成机理研究. 姚月明,王海候,宋浩,郁寅良. 2010

[9]氮肥运筹对机插优质食味粳稻苏香粳100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陈培峰,董明辉,谢裕林,朱勇良,黄萌,乔中英. 2018

[10]氮肥运筹与栽插密度对粳稻颖花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乔中英,陈培峰,韩立宇,顾俊荣,季红娟,董明辉. 2016

[11]稻草还田与移栽方式对油菜产量形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孙华,黄萌,陈培峰,张建栋,陆长婴,乔中英,宋英,王海侯,沈明星. 2015

[12]甘蓝型油菜东油1号品种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岳绪国,顾炳朝,唐泽庆,杨军,郭圣业. 2007

[13]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机插武运粳30产量形成的影响. 王文青,唐青,陈培峰,董明辉,顾俊荣. 2017

[14]黄瓜花后产量及产量形成动态的研究. 王奎山,马祥建,冯新民. 2017

[15]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陈留根,刘红江,沈明星,郑建初. 2015

[16]甜高粱新品系YT002在江苏种植的产量形成和器官建成动态特征分析. 张培通,李春宏,郭文琦,张恒友. 2013

[17]基于遥感信息和产量形成过程的小麦估产模型. 李卫国,王纪华,赵春江,刘良云. 2007

[18]前氮后移对水稻产量形成和农田氮素流失的影响. 刘红江,郭智,郑建初,盛婧,孙国峰,陈留根. 2018

[19]秸秆还田对小麦碳氮转运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张传辉,杨四军,顾克军,顾东祥,石祖梁,张斯梅,常志州. 2013

[20]基于TM遥感信息和产量形成过程的水稻估产模型. 李卫国.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