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生物农药对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效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悦 1 ; 王立达 1 ; 李青超 1 ; 兰英 1 ; 赵秀梅 1 ; 刘洋 1 ; 郑旭 1 ; 刘颖 1 ; 韩业辉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关键词: 生物农药;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防效;产量;土壤微生物

期刊名称: 中国植保导刊

ISSN: 1672-6820

年卷期: 2023 年 43 卷 011 期

页码: 73-7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探索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的绿色防治技术,筛选适用的生物农药,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开展田间试验,调查了不同生物农药多个剂量处理的防病效果及玉米产量,并用平板稀释法测定了药后土壤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中以枯草芽孢杆菌对大斑病的防效较好,最高防效达85.46%,相应处理区玉米产量较高,增产率为18.88%,虽略低于对照化学药剂丙环唑处理的防效和产量,但差异不显著;哈茨木霉菌对小斑病的防效较好,最高防效达83.06%,相应处理区玉米产量也较高,增产率为17.07%,均与对照化学药剂代森锰锌相近.与清水对照相比,施用菌剂后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真菌数量显著减少,而施用化学药剂后土壤中上述3类微生物数量均显著减少.

  • 相关文献

[1]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产量的影响. 申晓慧. 2014

[2]根瘤菌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孟庆英,张春峰,于忠和,贾会彬,朱宝国,王囡囡. 2012

[3]极早熟玉米杂交种抗大斑病鉴定与评价. 张崎峰. 2020

[4]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玉米抗大斑病种质资源的筛选. 浦子钢,杨克军,李德新,林志伟,孙冬梅,马宝新,刘海燕,孙善文,王俊强,迟莉. 2010

[5]玉米抗大斑病育种研究现状. 浦子钢. 2010

[6]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的研究. 李春霞,苏俊,龚士琛,宋锡章,李国良,扈光辉. 2000

[7]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变异研究. 李春霞,苏俊,龚士琛,宋锡章,闫淑琴,李国良,扈光辉,王明泉. 2004

[8]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浦子钢. 2012

[9]玉米主要病害发生情况调查. 李志勇,梅丽艳. 2008

[10]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菌小种生理分化的研究. 石凤梅,马立功. 2013

[11]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先玉335与改良先玉335大斑病病情发展对比动态分析. 浦子钢. 2013

[12]我国玉米大斑病生理小种动态与抗玉米大斑病材料筛选. 杨耿斌. 2014

[13]黑龙江省西部高感大斑病玉米种质回交改良及配合力研究. 迟莉. 2014

[14]100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 张瑞萍,王家军,李鹏. 2012

[15]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对水稻稻瘟病防治及产量的影响. 付久才. 2022

[16]九种生物农药对两种蔬菜蚜虫室内毒力测定. 刘春来,王爽,杨帆,刘亮,刘宇,苏保华,王冠,李新民. 2018

[17]不同类型生物农药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申宏波,姚文秋,于永梅,丁俊杰,顾鑫,杨晓贺,赵海红,文景芝. 2011

[18]生物源农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研究进展. 郭梅,闵凡祥,王晓丹,胡林双,董学智,马纪,李学湛,吕军. 2007

[19]生物农药对哈尔滨地区露地葡萄病虫害的防控效果. 覃杨,鲁会玲,肖丽珍,付学池. 2015

[20]转基因小黑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李海峰,刘岩,康颖,王秋玉.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