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叶用莴苣高频率再生体系的建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孙月芳 1 ; 黄剑华 1 ; 陆瑞菊 1 ; 周润梅 1 ; 王亦菲 1 ; 李海谦 2 ;

作者机构: 1.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2.云南省蒙自红河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叶用莴苣;外植体;不定芽;植株再生

期刊名称: 上海农业学报

ISSN: 1000-3924

年卷期: 1998 年 03 期

页码: 17-20

摘要: 以4份叶用莴苣栽培品种为材料,比较了激素组合、AgNO3及其浓度和不同外植体切段对不定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ZT1mg/L和IAA1mg/L组合的出芽外植体百分率最高,平均为20.14%;培养基中添加AgNO3可明显提高植株再生频率,增加每个外植体的丛生芽数目,浓度以5mg/L为最好,具芽外植体百分率平均为44.90%;真叶的培养效果好于子叶,真叶柄的培养效果优于真叶其它部位,以真叶柄为外植体,在添加AgNO35mm/L和CH1000mg/L的培养基上获得了98.00%以上的出芽外植体百分率。

  • 相关文献

[1]小白菜子叶诱导不定芽再生植株. 张智奇,周音,张玉华,钟维瑾,张建军,殷丽青. 1998

[2]苹果与八棱海棠的试管苗外植体植株再生. 孙爱君,章镇,姚泉洪,盛炳成,黄晓敏,范惠琴. 2000

[3]基于表型性状的叶用莴苣资源多样性分析. 魏仕伟,杨华,张前荣,陈海荣,罗利军,龙萍. 2016

[4]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氟吡菌胺及其代谢物和霜霉威在叶用莴苣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唐红霞,黄佳庆,孙强,温广月,董茂锋,王伟民. 2021

[5]不同育苗基质对叶用莴苣(L.sativa var.crispa L.)苗生长的影响. 龚繁荣. 1997

[6]红光补充UV-A对叶用莴苣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调控效应. 田原源,查凌雁,王座祺,段逸文,魏仕伟,章竞瑾. 2024

[7]不同氮素水平处理对水培叶用莴苣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尹艺璐,钱婷婷,李达仁,熊鑫,常丽英. 2022

[8]红色叶用莴苣新品种'红珊瑚'. 火国涛,葛国军,贺淑萍,刘元军,龙萍,刘鸿艳,罗利军,魏仕伟. 2023

[9]叶用莴苣NAC基因家族的鉴定与热胁迫表达分析. 杜莉,杨晓,徐凯,卫海滨,杨晓,魏仕伟,韩颖颖. 2021

[10]叶用莴苣新优种质筛选与鉴定. 徐光柳,周懿雯,火国涛,黄俭,贺淑萍,赵彪,黄妍,许恒,火烽,杨涛,罗利军,魏仕伟. 2024

[11]矾根‘莓果’不定芽诱导与快速繁殖. 邵雅东,殷丽青,张永春,孙翊,李青竹,成鑫,高健. 2020

[12]大花六道木叶片直接诱导不定芽再生研究. 李水根,关媛,李记开,刘秀云,李秀芬,朱建军. 2018

[13]矾根叶柄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技术. 田莉,孙翊,张永春,支月娥,庹晓庆,殷丽青. 2019

[14]植物生长调节剂对3个大花蕙兰(Cymbidium hybridium)品种类原球茎及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周音,张建军,殷丽青. 2013

[15]铃兰愈伤组织诱导及芽的分化. 邓晓梅,周秀涛. 1998

[16]大花萱草不定芽直接诱导和植株再生的研究. 王艺程,张永春,蔡友铭,杨玲,杨柳燕. 2019

[17]杂种甜椒的离体快速繁殖(简报). 孙月芳,陆瑞菊,黄剑华. 2001

[18]荔枝愈伤组织诱导及其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初报. 苏明申,林顺权,陈振光,俞长河,吕柳新. 2004

[19]蔗糖浓度、激素配比及不同培养方式对水稻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效应. 张智奇. 1991

[20]牡丹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构建的研究进展. 杨贞,张永春,杨柳燕,陈敏敏,蔡友铭.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