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浦子钢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生理小种;生物学特性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12 年 01 期

页码: 45-50

摘要: 为筛选和创制玉米抗病种质资源提供试验依据,研究鉴定了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玉米大斑病生理小种类别,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发生的玉米大斑病生理小种为Ht3/Ht1、Ht2、HtN型生理小种,得出此病原菌菌丝最适合生长的pH为7,适合生长温度为20~30℃,菌落在查氏(NaNO3)培养基上生长优于查氏〔(NH4)2SO4〕培养基,菌丝生长速率在玉米面培养基中最大,平均生长率为1.55cm.d-1,蔗糖为碳源时生长最快,生长速率为1.73cm.d-1,以NaNO3为氮源时菌落生长最快,生长速率为1.70cm.d-1。在影响孢子萌发的因素中,pH为7时,孢子萌发率达到最高;在23~35℃时,不同碳源和氮源对孢子萌发影响不大,孢子萌发率均可达70%以上。

  • 相关文献

[1]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的研究. 李春霞,苏俊,龚士琛,宋锡章,李国良,扈光辉. 2000

[2]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变异研究. 李春霞,苏俊,龚士琛,宋锡章,闫淑琴,李国良,扈光辉,王明泉. 2004

[3]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菌小种生理分化的研究. 石凤梅,马立功. 2013

[4]我国玉米大斑病生理小种动态与抗玉米大斑病材料筛选. 杨耿斌. 2014

[5]极早熟玉米杂交种抗大斑病鉴定与评价. 张崎峰. 2020

[6]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玉米抗大斑病种质资源的筛选. 浦子钢,杨克军,李德新,林志伟,孙冬梅,马宝新,刘海燕,孙善文,王俊强,迟莉. 2010

[7]玉米抗大斑病育种研究现状. 浦子钢. 2010

[8]玉米主要病害发生情况调查. 李志勇,梅丽艳. 2008

[9]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先玉335与改良先玉335大斑病病情发展对比动态分析. 浦子钢. 2013

[10]黑龙江省西部高感大斑病玉米种质回交改良及配合力研究. 迟莉. 2014

[11]生物农药对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效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刘悦,王立达,李青超,兰英,赵秀梅,刘洋,郑旭,刘颖,韩业辉. 2023

[12]中国小麦秆锈病研究进展. 宋维富,辛文利,李集临,曹远银,张春利. 2010

[13]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抗性鉴定研究. 马书君,张玉华,薛庆喜,吴和礼,刘汉起,商绍刚,霍虹,王福录,高国金. 1991

[14]黑龙江东部大豆疫霉生理小种及毒性结构时空动态分析. 贾梦瑱,张斌,田苗,揭岩,赵钰琦,高新颖,顾鑫,丁俊杰,陈宇飞,文景芝. 2019

[15]甜瓜白粉病不同生理小种发病环境条件分析. 吕元佐,崔浩楠,朱强龙,高鹏,栾非时. 2018

[16]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变异的研究. 李春霞,苏俊,龚士琛,宋锡章,阎淑琴,李国良,扈光辉,王明泉. 2003

[17]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21C3CPH和Ug99SSR标记的筛选. 陈思,吴建忠,黄文功,吴广文,李天亚,曹远银. 2016

[18]哈尔滨市番茄叶霉菌生理小种再分化研究. 吕晓梅,许向阳,李景富,谢立波. 2002

[19]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及变化动态分析. 马立功,孟庆林,石凤梅,刘佳,李易初,刘兴龙,何长安,纪春学,王军. 2022

[20]谷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及谷子标准品种体系的构建. 李志江,贾冠清,李祥羽,李易初,马金丰,智慧,汤沙,张硕,柴杨,李艳东,刁现民.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