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凡纳滨对虾引进群体和养殖群体的PCR-RFLP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柯 1 ; 马春艳 2 ; 马凌波 2 ; 胡卫国 3 ; 顾德平 3 ;

作者机构: 1.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3.上海市奉贤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线粒体DNA控制区;PCR-RFLP;遗传变异

期刊名称: 海洋渔业

ISSN: 1004-2490

年卷期: 2010 年 32 卷 01 期

页码: 16-2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PCR-RFLP方法,对2008年引进的SPF凡纳滨对虾群体(G0)与2006年引进亲虾繁育的两代群体(G1、G2)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使用AluI、TaqI、M boI、SpeI、SspI共5种限制性内切酶对线粒体DNA控制区进行单酶切分析,酶切得到的单倍型在2~4个之间,三个群体的复合单倍型类型分别有3个、7个和9个,没有为三个群体所共有的复合单倍型,复合单倍型的分布显示群体间差异显著。三个群体(G0、G1、G2)的核苷酸多样度π值逐渐增加,分别为0.033 3、0.128 6、0.134 9,复合单倍型多样度h分别为0.622 2、0.850 0、0.847 0,说明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大于引进群体。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随着养殖世代的增加,养殖群体与引进群体的差异呈增大的趋势。由此推测G0与G1的亲本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并且在使用引进群体作为亲本的育种过程中可能出现了种质混杂。

  • 相关文献

[1]香鱼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 宋娜,都基隆,王志勇,张庆文,高天翔. 2014

[2]同域分布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群体的遗传结构. 周玲玲,张桂蓉,魏开建,邹桂伟,王卫民,梁宏伟,冉玮. 2011

[3]凡纳滨对虾全基因组SSR标记开发及不同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王佳佳,王琼,秦桢,陈耀辉,李健,李吉涛. 2023

[4]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7个凡纳滨对虾引进群体子一代的遗传多样性. 黄小帅,徐煜,胡晓娟,徐武杰,苏浩昌,文国樑,杨铿,曹煜成. 2019

[5]凡纳滨对虾不同世代生长性状的变异. 童馨,龚世圆,喻达辉,杜博,黄桂菊,李莉好,郭奕惠,李色东. 2007

[6]仿刺参自然群体和养殖群体间遗传变异的微卫星标记研究. 谭杰,孙慧玲,刘萍,杨爱国,燕敬平,刘志鸿,周丽青. 2007

[7]西江野生鲮与养殖群体的遗传分析. 张丹丹,郑光明,朱新平,赵建,陈昆慈,潘德博. 2009

[8]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线粒体控制区序列遗传变异研究. 肖志忠,肖永双,任桂静,高天翔,涂登志,韩志强,马道远,徐世宏,刘清华. 2013

[9]牙鲆养殖群体遗传变异的微卫星标记研究. 刘云国,陈松林,李八方. 2005

[10]应用RFLP和DGGE技术分析工厂化养殖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特征. 李玉宏,柴鹏程,胡修贵,孙艳,黄倢,宋晓玲. 2014

[11]凡纳滨对虾引进群体和2个养殖群体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 马春艳,马洪雨,马凌波,杨柯. 2011

[12]凡纳滨对虾选育世代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杨柯. 2009

[13]长江上游中华沙鳅遗传多样性研究. 刘红艳,陈大庆,刘绍平,段辛斌. 2009

[14]不同地理群体乌鳢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分析及遗传多样性. 董新培,穆淑梅,周楠,康现江,罗青,白俊杰. 2014

[15]罗非鱼“粤闽1号”及其繁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分析. 刘志刚,卢迈新,曹建萌,高风英. 2018

[16]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的重庆岩原鲤人工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岳华梅,阮瑞,曹宏,周莉,蒋伟,李双,李创举. 2021

[17]基于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的鄱阳湖水系鲢增殖放流群体与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陈文静,张燕萍,段辛斌,徐先栋,汪澄强. 2013

[18]黄颡鱼群体遗传变异分析. 周伟,王俊,金斌松,高天翔,宋娜. 2016

[19]长江上游异鳔鳅鮀线粒体控制区遗传多样性. 董微微,汪登强,田辉伍,俞立雄,申绍祎,段辛斌,陈大庆. 2018

[20]竹筴鱼属鱼类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苏天凤,江世贵.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