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黑土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婧 1 ; 迟凤琴 1 ; 魏丹 2 ; 金梁 2 ; 李玉梅 2 ; 郭文义 3 ; 徐猛 3 ;

作者机构: 1.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黑龙江省土壤环境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

3.沈阳空军后勤部克东农副业基地

关键词: 黑土;有机物料;活性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量碳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16 年 35 卷 06 期

页码: 975-98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小区试验,研究大豆-玉米轮作模式下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处理对黑土土壤活性有机碳及其组分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与单施化肥(NPK)相比,配施有机肥(MNPK)、化肥配施生物炭(BNPK)、秸秆全量还田(SNPK)分别增加3.04%、2.44%、1.66%;不同有机物料还田措施下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46.28%、7.57%、14.18%;配施有机肥(MNPK)对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起显著的促进作用,秸秆还田(SNPK)和配施生物炭(BNPK)分别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17.20%和14.23%。配施有机肥能提高水溶性有机碳比例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比例。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有机肥与化肥的配施(MNPK)对于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有效调控其关键组分具有重要作用。

  • 相关文献

[1]黑土水溶性有机碳对有机物料还田的响应. 魏丹,蔡姗姗,李艳,金梁,王伟,李玉梅,白杨,胡钰. 2020

[2]影响黑土中有机物料分解因素的研究. 迟凤琴. 2004

[3]长期施肥对黑土、棕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马星竹,武志杰,陈利军,张玉兰,张丽莉. 2011

[4]有机物料施用量对土壤CO2排放速率的影响. 严红,魏湜,张雷,夏国芳,戴先锋,王帆. 2005

[5]不同条件下有机物料在黑土中分解规律的研究. 匡恩俊,迟凤琴,张久明,宿庆瑞. 2010

[6]含腐植酸褐煤对盐碱土水溶性有机碳及玉米幼苗长势的影响. 顾鑫. 2021

[7]深松与秸秆覆盖还田对半干旱区土壤碳组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高盼. 2024

[8]东北半干旱黑土区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高盼,申慧波,王宇先,蔡姗姗,徐莹莹,杨慧莹,王晨,张巩亮. 2024

[9]半干旱地区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产量的影响. 高盼,王宇先,徐莹莹,杨慧莹,王晨,张巩亮. 2024

[10]长期免耕秸秆还田对寒地土壤有机碳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蔡丽君,张敬涛,刘婧琦,盖志佳,郭震华,赵桂范. 2021

[11]秸秆还田方式对旱地草甸土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李玉梅,王根林,孟祥海,胡颖慧,王伟,李建英,张冬梅. 2021

[12]长期施肥土壤的FDA水解酶活性. 马星竹. 2010

[13]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及玉米产量影响. 姜佰文,马晓东,周宝库,贾茹,张欢,徐凤花. 2016

[14]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豆生育期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李伟群,王爽,王英,魏丹,周宝库,王玉峰,杨思平. 2007

[15]有机物料在风沙土中不同的腐解规律及土壤有机质调控的研究. 迟凤琴. 1999

[16]砂滤管条件下不同有机物料的分解规律. 匡恩俊,迟凤琴,宿庆瑞,张久明,张晓伟,刘涛. 2010

[17]秸秆培肥对风沙土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滕险峰,魏自民,李成. 2003

[18]土壤有机质下降是土壤肥力下降的潜在威胁. 李文茂. 1988

[19]不同有机物料育秧基质对水稻秧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宋鹏慧,方玉凤,王晓燕,庞荔丹,戴建军. 2015

[20]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土壤钾素影响研究进展. 湛玉曼,郝小雨,肖洋.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