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威 1 ; 耿明建 1 ; 秦自果 1 ; 张智 1 ; 鲁君明 1 ; 鲁剑巍 1 ; 曹卫东 1 ;
作者机构: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
关键词: 土壤;稻秸还田;种植绿肥;混合利用;土壤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土壤酶活性;产量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20 年 007 期
页码: 125-133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种植绿肥和秸秆还田是稻田土壤培肥的重要措施.研究江汉平原单季稻田冬闲期种植绿肥及稻秸不同利用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库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合理利用秸秆和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基于3 a田间定位试验,以稻秸不还田不种绿肥(CK1)和不施肥空白(CK0)为对照,分析了冬闲期稻秸全量覆盖单独还田(RSM)、稻秸原位焚烧还田(RSB)、单种绿肥(GM)以及稻秸全量覆盖与种植绿肥协同还田利用(RSM+GM)等处理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碳库管理指数、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水稻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CK1和CK0相比,RSB处理3 a后显著降低了土壤稳态有机碳含量,对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以及碳库管理指数均无显著影响;而GM、RSM及RSM+GM处理3a后显著提高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碳库指数、碳库活度、碳库活度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尤其是RSM和RSM+GM处理还可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且多数指标均以RSM+GM处理增幅为最大,其次是RSM处理.与CK1相比,RSB处理3a后显著提高了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但对土壤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而RSM、GM及RSM+GM处理模式3 a后均可显著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其中RSM+GM处理模式在1 a后即可显著提高土壤脲酶活性,2 a后显著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3 a后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增幅均是最大.相比于CK1,RSM和RSB处理模式3 a的稻谷增产效果均不显著,而GM和RSM+GM处理模式连续3 a显著提高了稻谷产量,增幅分别为6.88%~11.67%和6.00%~13.40%.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土壤酶活性与水稻产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在江汉平原单季稻作条件下,冬闲期稻秸全量覆盖还田或种植绿肥均可改善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但前者更有助于土壤有机碳积累,后者更利于作物产量提升.为了兼顾秸秆资源利用、土壤质量改善和作物增产稳产,稻田冬闲期稻秸全量覆盖与种植绿肥协同还田利用模式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 相关文献
[1]长期稻虾共作模式提高稻田土壤生物肥力的机理. 佀国涵,袁家富,彭成林,赵书军,徐大兵,喻永冰,谢媛圆,周剑雄. 2020
[2]冬种绿肥和稻草全量还田对单季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刘威,秦自果,耿明建,吴礼树,鲁剑巍,鲁君明,曹卫东. 2017
[3]不同施肥管理措施下土壤生物环境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胡诚,乔艳,刘友梅,刘东海,李双来,陈云峰. 2017
[4]播种密度对不同季节半夏生长、品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周武先,李梦歌,谭旭辉,汪友元,王华,蒋小刚,段媛媛,张美德. 2022
[5]有机肥替代氮化肥对叶菜产量品质和土壤氮淋失的影响. 徐大兵,赵书军,袁家富,彭成林,周剑雄,夏贤格,佀国涵. 2018
[6]稻麦轮作不同施磷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管冠,涂书新,杨俊诚,张建锋,杨利. 2009
[7]长期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及碳储量. 胡诚,乔艳,李双来,陈云峰,刘国际. 2010
[8]不同有机肥对黄泥田土壤培肥效果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荣勤雷,梁国庆,周卫,刘东海,王秀斌,孙静文,李双来,胡诚. 2014
[9]土壤改良措施对土壤微生态和西瓜苗期枯萎病防治的影响. 陈子彪,易丽聪,李庆柯,周伟,王运强,伍娜,焦春海,肖波,戴照义. 2023
[10]连年翻压绿肥对植烟土壤物理及生物性状的影响. 佀国涵,赵书军,王瑞,徐大兵,秦兴成,谭军,向必坤,袁家富. 2014
[11]土壤质量及其演变. 胡学玉. 1999
[12]鄂东南丘陵区冲垅冷浸田土壤的理化特征. 杨利,姚其华,赵书军,范先鹏,胡学玉,杨园,龙慈凡,经成凤. 1999
[13]氮、磷、钾对萝卜产量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魏明吉,汪李平,梅时勇. 2004
[14]等离子光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微量铬、铅、镍、铜和锌. 袁友明,姚晶晶,路磊,王明锐. 2013
[15]耐镉耐铬丝状真菌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丁自立,吴金平,游艾青,汪金平,曹凑贵. 2016
[16]氟啶脲在小白菜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 刘育清,程运斌,杨俊杰,顾辉,刘元明. 2017
[17]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机制与应用研究. 丁自立,李书谦,周旭,曹凑贵. 2014
[18]不同钝化材料对土壤镉活性和大白菜镉吸收影响的比较. 张富林,夏贤格,刘婷婷,杨利,熊桂云,范先鹏,刘冬碧,余延丰,张继铭. 2015
[19]湖北恩施富硒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利用. 周武先,张雅娟,张美德. 2021
[20]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对黄泥田土壤微食物网的影响. 陈云峰,夏贤格,胡诚,李双来,乔艳,刘东海.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秸秆还田配施化肥下麦田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变化
作者:刘东海;毛庆华;邓辉;梅亮贤;罗杰;乔艳;张智;胡诚
关键词:麦田;秸秆还田;化肥;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
-
水分优化管理对稻虾共作模式水稻产量及土壤还原性物质的影响
作者:彭成林;赵书军;佀国涵;朱秀秀;牛鑫泽;袁家富;徐大兵;刘威;周剑雄
关键词:稻虾共作;水分优化管理;土壤还原性物质
-
小龙虾扰动下水稻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和表面结构变化特征
作者:彭成林;徐大兵;周勇;佀国涵;赵书军;刘威;周剑雄
关键词:稻虾共作;秸秆还田;腐解;养分释放;表面微观结构
-
焦棓酸对猪链球菌体外抑菌效果试验
作者:高婷;王艳君;王雅雯;袁芳艳;刘泽文;刘威;杨克礼;郭锐;李畅;黎璐;田永祥;周丹娜
关键词:焦棓酸;猪链球菌;抗菌活性;生物被膜
-
焦桔酸对猪链球菌体外抑菌效果试验
作者:高婷;王艳君;王雅雯;袁芳艳;刘泽文;刘威;杨克礼;郭锐;李畅;黎璐;田永祥;周丹娜
关键词:焦棓酸;猪链球菌;抗菌活性;生物被膜
-
新型肥料在稻-油轮作制中的施用效果
作者:熊又升;熊汉锋;谢媛园;樊红霞;徐小羽;刘喻;周剑雄;刘威;王时秋
关键词:新型肥料;水稻(Oryza sativa L.);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产量;养分吸收量;养分利用率
-
某规模化猪场外环境中非洲猪瘟监测及防控建议
作者:郭锐;周丹娜;刘泽文;杨克礼;高婷;袁芳艳;刘威;李畅;夏三林;邱振乾;田永祥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非洲猪瘟;外环境;监测;生物安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