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中国花鲈和大黄鱼的诱集效果比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磊 1 ; 陈栋 2 ; 彭建新 2 ; 张建明 2 ; 王磊 2 ; 陈帅 2 ; 全为民 2 ; 蒋玫 2 ; 姜亚洲 2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2.null

关键词: 人工鱼礁;黑棘鲷;中国花鲈;大黄鱼;诱集效果

期刊名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ISSN: 2095-1388

年卷期: 2019 年 003 期

页码: 413-41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研究不同人工鱼礁模型对3种海洋鱼类的诱集效果,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测定了江苏省启东市海域黑棘鲷Sparus macrocephlus、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和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 3种海洋鱼类幼鱼在3种不同构造的人工鱼礁模型(箱体礁、三角形礁和框架礁)条件下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3种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中国花鲈幼鱼均具有一定程度的诱集效果,对大黄鱼幼鱼无明显的诱集效果;在相同试验条件下,3种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幼鱼的诱集效果高于中国花鲈幼鱼;3种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中国花鲈幼鱼的诱集效果顺序均为M1(箱体礁)>M2(三角形礁)>M3(框架礁).研究表明,人工鱼礁模型的构造差异和鱼类的生理本能区别共同影响人工鱼礁模型对3种海洋鱼类幼鱼的诱集效果.

  • 相关文献

[1]3种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的诱集效果研究. 李磊,陈栋,彭建新,张建明,王磊,陈帅,全为民,蒋玫,姜亚洲. 2018

[2]5种人工鱼礁模型对翘嘴鲌幼鱼的诱集效果研究. 高宇航,陈曦,裘丽萍,宋超,范立民,李丹丹,孟顺龙,徐跑. 2023

[3]捕食压力下人工礁模型对鮻(Liza haematocheilus)幼鱼的诱集效果. 张贝叶,左涛,张传涛,曹金凤,王俊. 2024

[4]红鳍笛鲷幼鱼对不同开孔形状和尺寸人工鱼礁模型的行为偏好探究. 江满菊,郭禹,秦传新,辛益,赵心冉,于刚,马振华,杨育凯. 2024

[5]长江口中国花鲈食性分析. 洪巧巧,庄平,杨刚,张涛,侯俊利,章龙珍,智玉龙,张航利,杨阳. 2012

[6]黑棘鲷仔鱼饥饿实验及不可逆点的确定. 杨育凯,林黑着,王志勇,谢仰杰,郭奕惠,黄小林,李涛. 2020

[7]石菖蒲挥发油和水溶性氮酮对鱼用麻醉剂的促皮渗透效果研究. 王文豪,董宏标,孙彩云,段亚飞,李华,刘青松,张家松,曾祥兵. 2020

[8]大亚湾黑棘鲷的摄食习性. 郭家彤,王腾,陈得仿,刘永,全秋梅,王九江,李纯厚. 2021

[9]中国花鲈在长江口不同亚生境中的栖息特征. 彭彪彪,赵峰,王思凯,张涛,杨刚,苗中博,庄平. 2021

[10]长江口盐沼湿地3种亚生境中国花鲈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基础食源差异. 彭彪彪,王思凯,赵峰,杨刚,庄平. 2022

[11]水温和余氯对黑棘鲷胚胎发育的影响. 晁敏,王云龙,沈新强. 2011

[12]利用500Hz方波连续音驯化南海真鲷幼鱼的效果. 袁华荣,陈丕茂,贾晓平,周艳波,秦传新,冯雪,唐振朝,余景,舒黎明. 2012

[13]荆江航道整治工程中透水框架集鱼效果初步评估. 王珂,郭杰,段辛斌,陈大庆,刘绍平. 2017

[14]600Hz方波连续音对真鲷幼鱼驯化效果研究. 袁华荣,陈丕茂,贾晓平,周艳波,冯雪,秦传新,唐振朝,余景,舒黎明. 2011

[15]200Hz方波连续音对真鲷幼鱼驯化反应的研究. 袁华荣,陈丕茂,贾晓平,周艳波,冯雪,秦传新,唐振朝,余景,舒黎明. 2012

[16]野生和养殖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质构、营养和滋味成分差异研究. GUO Quanyou,郭全友. 2018

[17]淡腌大黄鱼腐败细菌鉴定及PLFAs初级模型建立. 郭全友,何木. 2015

[18]中国大黄鱼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及潜力分析——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分析. 李旭君,岳冬冬. 2019

[19]不同盐度对室内大黄鱼养殖成活率、生长和耳石元素的影响. HUANG Wei-qing,黄伟卿,RUAN Shao-jiang,阮少江,ZHANG Yi,张艺,Ji Cheng-long. 2018

[20]渔港与渔场工程领域科技发展趋势. 孙龙.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