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中国明对虾单个家系中与生长性状相关微卫星标记的初步筛选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董世瑞 1 ; 栾生 2 ; 孔杰 2 ;

作者机构: 1.天津市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2.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微卫星DNA标记;家系;生长性状;相关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005-8737

年卷期: 2014 年 21 卷 05 期

页码: 936-94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1个人工授精获得的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F2家系为材料,对其中80尾中国明对虾进行正态分布检验,选择19个稳定扩增的微卫星位点对每一个体进行扩增和基因分型,分析家系遗传信息。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微卫星位点与中国明对虾体长、全长、体质量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采用SPSS 11.5软件作微卫星分子标记与经济性状的方差分析,考察各微卫星位点对体长、全长、体质量3个经济性状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中国明对虾体长、全长、体质量3个性状均呈正态分布(P>0.05);相关分析得到,19个微卫星位点中RS0683和FC019两个微卫星位点与体长、全长、体质量呈显著相关(P<0.05);同时对差异显著的位点进行不同基因型间经济性状的多重比较,RS0683标记座位AA基因型在体长、全长、体质量的表型效应上极显著高于AB、BB基因型(P<0.01),表明该标记位点基因型AA与3种经济性状正相关;FC019标记座位的AA基因型体长、全长、体质量显著低于AB、BC基因型(P<0.05),表明该标记位点基因型AA与3种经济性状呈负相关。

  • 相关文献

[1]微卫星分型方法进行中国明对虾家系系谱鉴定. 董世瑞,孔杰,张庆文,刘萍,孟宪红,王如才. 2006

[2]中国明对虾全同胞家系的生长比较和遗传力估计. 孙修涛,李健,王清印,宋全山,郭建军,刘勇,孙玉忠. 2004

[3]基于家系水平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保种群体出肉率与表型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柴展,栾生,罗坤,孔杰,许圣钰. 2015

[4]低温胁迫条件下中国明对虾生长性状和耐低温性状的遗传参数评估. 王明珠,孟宪红,孔杰,曹家旺,王军,冯亚萍,强光峰. 2018

[5]不同模型估计牙鲆家系间生长性状遗传参数的比较分析. 刘永新,刘海金. 2010

[6]三疣梭子蟹家系的建立及生长性状比较. 高保全,刘萍,李健,戴芳钰,王学忠. 2010

[7]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家系生长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李祥孔,田永胜,李洪,宋莉妮,高进,段会敏,戴欢,陈张帆,陈松林,王秀利. 2017

[8]半滑舌鳎快速生长及高雌性家系的筛选. 陈松林,李仰真,张静,刘寿堂,孙德强,杜民,梁卓,刘峰,胡乔木. 2013

[9]合浦珠母贝家系的建立及生长性状的比较. 陈丹群,张殿昌,李有宁,吴开畅,王雨,龚世园,江世贵. 2008

[10]中国沿海花鲈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江鑫,杨官品,危起伟,邹桂伟,汪登强,罗相忠,李忠,梁宏伟,陈大庆. 2009

[11]鲢序列已知标记连锁图构建及鲢-草鱼标记共线性分析. 杨静,张鹏,危起伟,邹桂伟,杨官品. 2012

[12]鲢微卫星标记研制及其在鲢和鳙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英文). 廖梅杰,杨官品,邹桂伟,危起伟,汪登强. 2006

[13]中国明对虾全同胞家系的生长比较和遗传力估计. 孙修涛,李健,王清印,宋全山,郭建军,刘勇,孙玉忠. 2004

[14]中国明对虾新品种培育的进展与展望. 王清印,李健,孔杰,宋全山,牟乃海. 2004

[15]第三节三种工业废水对中国明对虾及仔虾的急性毒性效应. 马绍赛,曲克明. (Mis

[16]中国明对虾抗病新品种-"黄海1号". 徐竹青. 2005

[17]科研硕果累累 质量数量获丰收. 徐竹青. 2005

[18]显微介导的远缘基因渐渗技术在鲤育种中的应用. 闫学春,张晓峰,刘翠,孙效文,梁利群,曹顶臣,李超,葛彦龙. 2011

[19]中国明对虾增殖放流技术探讨. 李文抗,刘克奉,苗军,乔延龙,王麒麟. 2009

[20]氨氮胁迫下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谷氨酸脱氢酶基因的表达分析. 何玉英,李少飞,王清印,李健.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