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自然生物膜对面源污水中氮磷去除的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吴国平 1 ; 高孟宁 1 ; 唐骏 1 ; 陆海鹰 1 ; 吴永红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自然生物膜;面源污染;氮磷;周丛生物;功能材料耦合

期刊名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ISSN: 1673-4831

年卷期: 2019 年 07 期

页码: 817-82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面源污染负荷在一些区域已经成为地表水体的第一大污染源,如何有效削减污染水体中氮磷污染负荷已成为重要科学问题之一。自然生物膜是生长在淹水固体表面的微生物群落及其与周边非生物物质交织在一起的聚集体,广泛分布于水土界面环境中,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能有效去除水相中的污染物,因此,近些年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净化。综述了自然生物膜去除氮(反硝化、吸收、氨挥发和吹脱)和磷(吸收降解、吸附、共沉淀)的机制,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总结了近年发展迅速的新型功能材料耦合自然生物膜提升氮磷去除效率的主要进展。最后,展望了将自然生物膜与不同类型生态工程相结合并应用于大尺度污染水体净化与生态修复的前景。该综述可为自然生物膜及其类似微生物聚集体净化污水以及自然生物膜群落结构优化和功能化研究方面提供理论参考。

  • 相关文献

[1]自然生物膜对水体中罗丹明B的净化与响应. 周徽,冯彦房,薛利红,何世颖,王金花. 2014

[2]磷在“沉积物-自然生物膜-上覆水”三相体系中的迁移转化. 陆海鹰,陈建贞,李运东,方炎明,杨林章. 2014

[3]高浓度氮磷对自然生物膜群落功能和结构的影响. 王金花,吴永红,冯彦房,陆海鹰,周徽,杨林章. 2013

[4]生活污水氮磷浓度对水稻生长及氮磷利用的影响. 尹爱经,薛利红,杨林章,段婧婧,侯朋福. 2017

[5]秸秆施用下减施氮肥稻田有机碳和氮磷的排放特征. 赵家阳,于建光,于孟康,王宁,郭智,薛利红,杨林章. 2024

[6]氮磷配施对沿海滩涂黄秋葵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王永慧,陈建平,张培通,张萼,蔡立旺,高进. 2015

[7]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4R"理论与工程实践-源头减量技术. 薛利红,杨林章,施卫明,王慎强. 2013

[8]健康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研究. 李静会,吴彤东. 2011

[9]利用指示生物评价稻田系统磷素面源污染潜力. 施林林,王海候,蒋敏,张帆,陆长婴,周新伟,沈明星. 2013

[10]不同基因型小麦的氮吸收特征与农田归还率研究. 盛婧,孙国峰,吴纪中,周炜,王鑫. 2015

[11]大棚作物-水稻种植模式对稻谷产量和氮素面源污染的影响. 沈明星,吴彤东,谢正荣,刘凤军,陆长婴,姚月明. 2009

[12]农田排水河道的生态修复工程设计与实际效果. 杨非,王建清,张亚平,张志勇,宋伟. 2018

[13]农田汇水区重污染河道生态修复技术 集成与示范. 宋伟,闻学政,杨非,王岩,刘海琴,秦红杰,张迎颖,张志勇. 2019

[14]农户化肥投入行为与面源污染问题研究. 张锋,胡浩. 2012

[15]盐城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倪圣亚,薛民琪,陆胜龙,任彬,王亚杰,张振华. 2015

[16]农田养分流失及水生植物吸收再利用研究进展. 盛婧,王子臣,朱普平,陈留根,郑建初. 2016

[17]江苏种养结合猪场粪污处理典型模式分析Ⅰ-政府主导型. 王子臣,范敏其,王鑫,盛婧,张岳芳,郭智,郑建初,管永祥. 2019

[18]吸咐磷后的镧改性秸秆替代化学磷肥施用对土壤磷形态的影响. 陈新宇,杨智,杨梖,俞映倞,汤婕,周丹一,任卓,薛利红,杨林章. 2024

[19]化肥面源污染排放的时空演进及驱动因素研究-基于中国13个粮食主产省2000~2020年数据. 刘晓倩,李玲,孙小龙. 2024

[20]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4R”理论与工程实践——氮磷养分循环利用技术. 常志州,黄红英,靳红梅,马艳,叶小梅,薛利红,杨林章.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