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对下茬大豆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申晓慧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

关键词: 秸秆还田;大豆;产量性状

期刊名称: 中国种业

ISSN: 1671-895X

年卷期: 2014 年 04 期

页码: 34-35

摘要: 为了验证玉米秸秆还田对下茬大豆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将玉米秸秆粉碎后进行还田,还田量分别为0%、30%、60%和100%,试验结果表明:适量的秸秆还田能增加大豆产量,还能有效减少田间杂草数量和种类,但随着还田量的增加,大豆叶绿素含量增加,植株贪青晚熟,产量降低。综合各项指标,本研究表明30%的秸秆覆盖还田为最好。

  • 相关文献

[1]沼液对大豆生育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任洋. 2018

[2]大豆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薛红,宁海龙,杨兴勇,董全中,张勇,张明明,李微微. 2020

[3]锰不同施用方式对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影响. 陈德祥,赵海红,王庆胜,吴丽丽,李长锁,于涵,胡喜平,张玉先. 2011

[4]大豆产量相关性状的多年多点QTL分析. 刘春燕,齐照明,韩冬伟,单大鹏,蒋洪蔚,陈庆山,胡国华. 2010

[5]豆麦轮作区麦秸长期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王秋菊,姜宇,周鑫,米刚,刘鑫,李婧阳,刘峰,中本和夫,黄丹萍. 2019

[6]不同还田方式下大豆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匡恩俊. 2010

[7]秸秆还田技术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王囡囡,张春峰,贾会彬,于忠和,朱宝国,孟庆英,宋英博,李于. 2014

[8]三江平原玉米大豆轮作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 盖志佳,刘婧琦,蔡丽君,孟庆英,谷维,张俐俐,张敬涛. 2021

[9]三江平原地区不同有机物料腐解规律的研究. 匡恩俊,迟凤琴,宿庆瑞,张久明,高中超. 2010

[10]粗山羊草D组染色体对小麦若干产量性状的影响. 李文才,李涛,陈于和,李兴锋,王洪刚. 2005

[11]两种诱变处理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植株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申晓慧. 2018

[12]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水稻产量性状分析. 高世伟,聂守军,史淑春,刘晴,刘宇强,常汇琳,谢树鹏,熊琰. 2016

[13]不同亚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分析. 姚丹丹,宋喜霞,姜卫东,康庆华. 2023

[14]黑龙江省水稻品种产量性状及其遗传变异分析. 张广彬,聂守军,谢树鹏,姜国军. 2006

[15]黑龙江杂交粳稻产量相关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 肖明纲,赵北平,张擘,孙中义,王玉杰,马军韬,高洪儒,杨贤莉,孙兵,郑福余. 2022

[16]黑龙江省2004—2008年审定水稻品种产量特性分析. 聂守军. 2008

[17]施氮对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 李建辉,徐宝安,苍真名,王秋菊,焦峰,翟瑞常. 2015

[18]营养型化控剂(FC)对玉米全程生育调控效果初探. 杨微,王延峰,杨峰山,杨荣军. 2004

[19]部分高油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初步鉴定. 马延华,金益,孙德全,李绥艳,林红,潘丽艳. 2007

[20]插秧规格对水稻品种牡丹江32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解忠.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