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白菜型油菜CCT基因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华欣 1 ; 王龙 1 ; 马茜茹 1 ; 裴大妹 1 ; 肖麓 1 ;

作者机构: 1.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CCT基因;开花时间;进化分析;生物信息学;转录组

期刊名称: 草业科学

ISSN: 1001-0629

年卷期: 2024 年 41 卷 011 期

页码: 2637-265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CCT基因是指编码蛋白包含CCT (CONSTANS, CONSTANS-LIKE和TOC1)结构域的基因的统称,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并且是与植物开花性状相关的重要基因家族之一,这些基因不仅参与了植物对光周期的响应过程,还在非生物胁迫应答以及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和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最终在白菜型油菜(Brassica chinensis var. oleifera Makino et Nemoto)中鉴定到69个CCT家族基因,并对其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关系、保守结构域、基因结构、共线性关系、顺式作用元件、KEGG富集和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模式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9个BrCCTs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根据保守结构域的不同,可以分为4个亚族,同一亚族成员的保守基序高度相似,然而基因结构差异较大,并且多数成员均含有光响应元件和激素响应元件,表明其可能在调节植物开花以及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KEGG富集分析发现CCT家族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功能和核酸结合位点通路上。转录组结果表明,69个BrCCTs在根、茎、叶、花和愈伤组织中有着不同的表达模式,尤其COL亚族的成员表达水平较为显著。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白菜型油菜CCT基因家族的功能和作用提供了参考,为油菜早熟品种的选育和改良奠定了基础。

  • 相关文献

[1]白菜型油菜IGT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裴大妹,王龙,马茜茹,李华欣,肖麓. 2024

[2]春性甘蓝型油菜开花时间的遗传分析. 罗玉秀,罗春燕. 2015

[3]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sBnFLD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罗玉秀,张生萍,许唱唱,马小岗,杜德志. 2016

[4]甘蓝型春油菜开花时间主效QTL cqDTFA2a近等基因系的构建. . 2019

[5]甘蓝型油菜开花时间的数量遗传分析. 赵洪平,张永顺,赵志,肖麓,杜德志. 2024

[6]旱雀麦生物学特性、危害及防除. 魏有海,郭青云,辛存岳,郭良芝,翁华. 2006

[7]青海白菜型油菜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赵志,唐国永,余青兰,姚艳梅,李钧. 2019

[8]白菜型油菜种质资源抗旱鉴定. 许媛君,张生萍,马晓岗,杜德志,罗玉秀,任建东,何连兄,马慧娅. 2016

[9]甘白种间杂交后代的形态学特征及细胞学分析. 殷婷,赵彤,余青兰,赵志刚. 2021

[10]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杂种后代细胞学和分子标记分析. 殷婷,赵彤,柳海东,李开祥,余青兰,赵志刚. 2021

[11]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后代的遗传分析. 殷婷,虎满林,余青兰,赵志刚. 2019

[12]油菜抗旱性产量指标及品种筛选. 殷婷,余青兰,赵志刚. 2020

[13]青海大黄油菜粒色性状分子标记的开发和图谱整合. 赵会彦,肖麓,赵志,杜德志. 2014

[14]甘白种间杂交选育新型白菜型油菜的研究. 赵志. 2012

[15]导入白菜型油菜遗传成分的新甘蓝型油菜保持系的应用潜力. 王艳花,姚艳梅,杜德志. 2015

[16]芥菜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种间杂种遗传分析. 牛妍,赵志刚,余青兰,星晓蓉,杜德志. 2013

[17]芥白杂交后代芥菜型油菜遗传物质渗入分析. 孙欢,虎满林,赵志刚. 2018

[18]芥菜型油菜、白菜型油菜种间杂种的小孢子培养. 赵志刚. 2013

[19]不同用量钾肥对白菜型油菜产量的影响. 徐仁海. 2007

[20]青海大黄油菜粒色性状AFLP标记的筛选和SCAR标记转化. 赵会彦,肖麓,杜德志.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