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对苜蓿根系性状影响及抗寒效应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冯鹏 1 ; 申晓慧 1 ; 李如来 1 ; 张华 1 ; 郑海燕 1 ; 李志民 1 ; 李增杰 1 ; 姜成 2 ; 孙力 1 ; 郭伟 1 ; 张英俊 3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站

2.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关键词: 苜蓿;无芒雀麦;混播;根系性状;抗寒性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7-4333

年卷期: 2017 年 22 卷 06 期

页码: 56-6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讨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草地苜蓿越冬率及抗寒效应,选用龙牧806、公农1号、WL319HQ和敖汉4个苜蓿品种与草地羊茅同行3∶7混播,分析整个越冬期间单、混播根系形态学指标及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情况,并通过隶属函数评价各混播组合的抗寒性能。结果表明,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处理越冬率均高于其单播处理;随着外界环境低温的胁迫,同一苜蓿品种混播处理根颈直径、主根直径及侧根数均高于单播处理,但根颈入土深度、主根长度,单播处理高于混播处理;越冬前随自然温度的下降,苜蓿根颈直径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11月15日—4月30日整个越冬期根颈直径变化不明显;抗寒性高的品种根颈分枝较多。4个苜蓿品种单播及与无芒雀麦混播苜蓿根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游离脯氨酸均随着气温下降其含量增加,翌年春随着气温回升而降低,其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在11月中旬达到最大值;过氧化物酶(POD)则是随着温度变化在整个越冬期呈现先升后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通过越冬率调查和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判,得出供试材料抗寒性大小依次为公农1号+无芒雀麦>公农1号>WL319HQ+无芒雀麦>WL319HQ>龙牧806+无芒雀麦>龙牧806>敖汉+无芒雀麦>敖汉。

  • 相关文献

[1]不同品种苜蓿与无芒雀麦单、混播越冬期根系生理指标变化研究. 申晓慧. 2017

[2]苜蓿与无芒雀麦单混播后越冬期根系生理指标的变化及其与抗寒性的关系. 申晓慧. 2016

[3]刈割对无芒雀麦、苜蓿混播草层根体积根重及含糖量的影响. 赵海新,黄晓群,朱占林,贾娟霞. 2007

[4]刈割对无芒雀麦和苜蓿混播草地翌年头茬草的影响. 赵海新,黄晓群,孙海正. 2008

[5]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草地种间竞争研究. 陈积山,朱瑞芬,高超,邸桂俐,张月学. 2013

[6]3种紫花苜蓿与草地羊茅单、混播越冬期根系生理变化及抗寒性. 申晓慧,姜成,李如来,李建东,张华,郑海燕,郭伟,孙力,冯鹏. 2016

[7]苜蓿、无芒雀麦混播与单播群落总糖及氮素含量动态. 张永亮,张丽娟,高凯,王建丽. 2007

[8]杂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群落种间竞争及稳定性. 张永亮,王建丽,胡自治. 2007

[9]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种子对龙牧803苜蓿M2代的抗寒性影响. 尚晨,韩贵清,陈积山,刘杰琳,张月学,唐凤兰,韩微波,蒿若超,刘凤歧. 2009

[10]低温对7个苜蓿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 王晓龙,杨曌,李红,米福贵,来永才,钟鹏,徐艳霞,柴华,李莎莎,吴玥,张杨,宋敏超,王锐,高海娟,周景明. 2022

[11]不同苜蓿越冬期根系生理代谢响应研究. 王晓龙,杨曌,来永才,钟鹏,柴华,李莎莎,徐艳霞,吴玥,王建丽,高海娟,李莉,张杨,李伟. 2023

[12]大豆不同生殖生长期干旱胁迫条件下施磷对根系形态性状的影响(英文). 申忠宝,齐志勇,金剑. 2007

[13]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根系性状与越冬率关联性研究. 王晓龙,杨瞾,来永才,李红,钟鹏,徐艳霞,柴华,李莎莎,吴玥,宋敏超,尤海洋,高海娟,米福贵. 2022

[14]东北三江平原覆盖作物种植效果. 蔡丽君,张敬涛,盖志佳,刘婧琦,郭震华,赵桂范,孟庆英. 2022

[15]不同秋眠等级苜蓿根系性状对越冬的影响. 王晓龙,杨曌,来永才,李红,钟鹏,徐艳霞,柴华,李莎莎,吴玥,宋敏超,周景明. 2023

[16]黑龙江省水稻根系性状与地上部性状的关系. 洛育. 2010

[17]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叶片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王建丽,申忠宝,钟鹏,邸桂俐,潘多锋,张瑞博,李道明. 2010

[18]不同时期施肥对农菁6号无芒雀麦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 王建丽,申忠宝,钟鹏,邸桂俐,潘多锋,张瑞博,李道明,高超. 2010

[19]PEG胁迫对辐射种子的无芒雀麦幼苗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潘林,李波,李红. 2020

[20]PEG胁迫对经60Co-γ辐射无芒雀麦种子的幼苗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李红,李波,杨曌,李祥莉.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