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两个超级杂交稻与汕优63光合株型的比较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吕川根 1 ; 邹江石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株型;生理学;生态学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03 年 36 卷 06 期

页码: 633-63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 2个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两优E32为材料 ,汕优 6 3作对照 ,比较分析了与光合生态生理有关的株型性状。基于笔者的分析和育种实践 ,并结合水稻不同类型株型的特点 ,将长江下游平原单季稻生态区超级杂交稻 (中籼型 )理想光合株型的主要特征特性描述为 :剑叶长 35~ 4 0cm ,宽 2cm ,倒二叶、倒三叶长分别为 5 0~ 5 5cm和 5 5~ 6 0cm ,齐穗期 3叶与茎秆夹角分别为 5°、10°和 15°,叶面内卷 ,剑叶最卷处叶面曲率为 1~ 1.5cm-1,顶 3叶功能期为 70d ,最高叶面积指数 (LAI)为 8~ 9,完熟期绿叶LAI为 3左右 ;分蘖盛期叶角较大 ,比叶重SLW 2 .5~ 3g·cm-2 ,叶片薄而披散 ,中后期叶较厚且挺直 ,SLW为 4~ 5g·cm-2 ;齐穗期基部透光率 5 %左右 ,消光系数 0 .3~ 0 .4 ,可容纳的最大LAI8~ 10 ;植株高度 110~ 12 0cm ,下位节间长 2~ 4cm ,粗壮而壁厚 ,穗下节间占总秆长的 4 5 %左右 ;穗长 2 5~ 2 8cm ,着粒密度 8~ 10粒·cm-1,弯曲穗 ;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率高 ,耐荫和耐光氧化能力较强 (光氧化级别≤ 3) ,能适应广幅光强。

  • 相关文献

[1]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高产的光合特性及其生理基础. 吕川根,李霞,陈国祥. 2017

[2]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的高产生理基础初探. 宗寿余,吕川根,赵凌,王才林,戴其根,邹江石. 2000

[3]籼粳杂种亚优2号高产生理基础探讨. 吕川根,谷福林,陆曼丽,邹江石. 1991

[4]利用生态学手段预防玉米粗缩病的发生. 陈香华,赵桂东,熊战之,付佑胜,郭小山,刘伟中,周长勇,李茹,周华. 2009

[5]关于培育高产、优质两系杂交稻的构思与实践. 邹江石,吕川根,王才林,宗寿余,赵凌,孙永华. 1999

[6]麦秸还田和氮肥运筹对超级杂交稻茎鞘物质运转与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董明辉,陈培峰,顾俊荣,乔中英,黄萌,朱赟德,赵步洪. 2013

[7]麦秸还田与结实期灌溉方式对超级杂交稻茎鞘物质运转与产量特性的影响. 顾俊荣,陈培峰,朱赟德,韩立宇,董明辉. 2014

[8]麦秸还田和结实期灌溉方式对超级稻籽粒结实和米质的影响. 陈培峰,顾俊荣,韩立宇,乔中英,王建平,朱赟德,董明辉. 2014

[9]超级杂交稻扬两优6号不同栽插密度下的群体生长特性. 李爱宏,肖宁,潘存红,李育红,张小祥,夏广红,张洪熙. 2010

[10]超级杂交稻生育后期叶片和根系的衰老营养生理研究. 郭士伟,赵学强,夏士健,朱虹霞,施卫明. 2014

[11]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群体生长分析. 吕川根,宗寿余,郑克武,赵凌,王才林,邹江石. 2003

[12]两优培九剑叶叶绿体衰退进程中的细胞生物学特性初探. 雷华,陈国祥,高志萍,魏晓东,徐艳丽,储慧君,施大伟,吕川根. 2008

[13]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及其亲本生育后期早衰的内源激素和营养生理研究(英文). 郭士伟,夏士健,赵学强,朱虹霞. 2014

[14]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及其亲本生育后期的光抑制和早衰特性. 王荣富,张云华,焦德茂,钱立生,于江龙. 2004

[15]低温对灌浆期水稻剑叶光合色素和类囊体膜脂肪酸的影响. 王静,张成军,陈国祥,王萍,施大伟,吕川根. 2006

[16]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广适性分析. 吕川根,李霞,宗寿余,邹江石. 2019

[17]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及其亲本生育后期内源激素和营养生理研究. 郭士伟,夏士健,赵学强,朱虹霞,仲维功,施卫明. 2013

[18]水稻叶片形态因子及其在F_1代的遗传. 吕川根,宗寿余,邹江石,姚克敏. 2005

[19]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实践与思考. 邹江石,吕川根. 2005

[20]多效唑对大豆矮化及增产的效应. 章迪,郑均娥. 198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