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小分子化合物诱导茶树抗虫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荣林 1 ; 胡雲飞 1 ; 杨亦扬 1 ; 王文丽 2 ; 申佳芳 2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

2.河南农业大学园艺系

关键词: 激发剂;诱导;茶树;抗虫性;生理指标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6 年 29 卷 07 期

页码: 1600-160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麝香草酚等10种小分子物质作为激发剂,比较研究了它们诱导茶树与害虫防御有关的酶系统变化和茶树主要生化成分变化的特征,以了解它们所引起的诱导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各诱导物质几乎一致性地引起茶树叶片可溶性蛋白的上升,除3-氨基丁酸处理外各处理叶片氨基酸总量也趋于上升。水杨酸、磺基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酸乙酯、2,5-二羟基苯甲酸在结构上具有高度共性,但它们所引起的生理反应却有明显差异。与水杨酸相比,磺基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酸乙酯、2,5-二羟基苯甲酸诱导的茶树叶片生化物质的变化幅度较大,2,5-二羟基苯甲酸诱导处理下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明显上升,有一定应用潜力。Harpin蛋白处理引起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显著下降,BTH处理引起PAL活性显著上升,但二者都未引起叶片多酚含量的显著变化,提示PAL与多酚的关系还有更多需要了解。百里香酚和肉桂醛处理引起POD和PPO活性下降,但诱导叶片咖啡碱含量的明显上升,可能对茶树具有特殊生理作用。

  • 相关文献

[1]茶树的抗虫性和抗性育种研究. 李荣林,杨亦扬,胡雲飞,宋甫林,苏杭,孔云龙,袁浩. 2015

[2]大麦花药培养及其在啤酒大麦育种中的应用. 陈和,李安生,黄如鑫,李呜,沈会权,陈健,陈晓静. 2001

[3]不同品种朱顶红的不定芽诱导试验. 张晓燕,高年春,曹荣祥,张宁宁,阎美玲. 2007

[4]红掌愈伤组织高效再生体系建立研究. 曾燕楠,张宁宁,衡燕,邵和平,张琼. 2012

[5]NAA和6-BA在甘薯组织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李强,马代夫,李洪民,马飞,谢逸萍,李秀英. 2003

[6]睡莲不同杂交组合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孙春青,戴忠良,潘跃平. 2014

[7]籼稻复交F_1花药培养力的提高技术. 刘凯,唐红生,严国红,孙明法. 2017

[8]不同基因型甘薯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 周志林,唐君,张允刚,赵冬兰. 2010

[9]几个杂交朱顶红品种不定芽诱导试验. 高年春,杨怡,曹荣祥,房伟民,张琼. 2003

[10]不同激素种类和配比对秤锤树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研究. 曹昆,李霞. 2009

[11]霞晖6号桃离体快繁及叶片愈伤诱导技术. 许建兰,马瑞娟,俞明亮,周懋. 2018

[12]藤稔葡萄无核果的诱导及其发育调控. 盛宝龙,蔺经,邵明灿,芮东明,常有宏. 2004

[13]蝴蝶兰花梗节间切段的类原球茎诱导与增殖. 苏家乐,陈尚平,汤久顺,何小弟,李晓刚,姜维华. 2007

[14]蝴蝶兰无菌播种育苗技术. 刘晓青,陈尚平,李倩中. 2005

[15]玉米芯诱导米根霉生成葡萄糖淀粉酶的研究. 崔莉,朱海军,李大婧,高小女,郁萌,刘春泉. 2013

[16]鸡精原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特性的研究. 李碧春,魏彩霞,余飞,何先红,倪黎纲,陈强,王宵燕,肖小君,徐琪,刘铁铮. 2008

[17]无核枇杷生产技术研究. 盛宝龙,吴伟民. 1998

[18]大花蕙兰胚培养技术研究. 刘晓青,项立平,陈尚平,苏加乐. 2006

[19]不同甘薯材料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再生. 马佩勇,贾赵东,谢一芝,郭小丁. 2012

[20]洋葱通用型愈伤组织诱导的建立. 杨海峰,惠林冲,陈微,李威亚,何林玉,王江英,陈振泰,缪美华,潘美红,刘冰江.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