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鲁西地区中生代穹盆构造与东亚构造体制转换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孙文军 1 ; 李三忠 1 ; 王鹏程 1 ; 李玺瑶 1 ; 刘晓光 1 ; 张剑 1 ; 兰浩圆 1 ; 李少俊 1 ;

作者机构: 1.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功能实验室

关键词: 穹盆构造;印支运动;燕山运动;构造转换;鲁西

期刊名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ISSN: 0256-1492

年卷期: 2017 年 04 期

页码: 110-12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根据野外观察分析,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鲁西地区中生代褶皱叠加期次、构造特征以及动力学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鲁西中生代构造期次主要分为印支期和燕山期两幕褶皱-逆冲推覆作用,印支期主要为近东西向的宽缓褶皱,燕山期则以北东—北北东向的逆冲推覆和相关褶皱为主,两期褶皱叠加,形成穹盆构造。鲁西地区这种穹盆构造是东亚构造体制转变的地壳变形构造特征的产物。中生代以来,华北和华南地块之间的拼合构成了最初的东亚大陆,主要以近东西向构造为主。中生代中晚期逐渐发育起来的北北东向的环太平洋构造带叠加在东亚大陆的东缘,意味着在这期间古特提斯构造域为主导的汇聚体制转变为古太平洋构造域的俯冲消减体制。

  • 相关文献

[1]燕山运动的深部过程与大规模成矿. 孙卫东,李聪颖,凌明星,章荣清,张柳毅,丁兴,张哲坤.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