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亚热带养殖海湾皱瘤海鞘生物沉积的现场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闫家国 1 ; 齐占会 1 ; 田梓杨 1 ; 史荣君 1 ; 张汉华 1 ; 黄洪辉 1 ;

作者机构: 1.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海鞘;皱瘤海鞘;附着生物;生物沉积;亚热带海湾

期刊名称: 生态学报

ISSN: 1000-0933

年卷期: 2013 年 33 卷 06 期

页码: 1900-190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皱瘤海鞘是亚热带海域分布最广和数量最多的附着生物种类之一。2012年1月—7月在典型的亚热带养殖海湾-大亚湾大鹏澳海域,利用沉积物捕集器现场测定了皱瘤海鞘(Styela plicata)的生物沉积速率,并测定了生物沉积物中有机物(OM)、总碳(TC)、总氮(TN)、有机碳(OC)和有机氮(ON)含量。结果显示:皱瘤海鞘的生物沉积速率变化范围为每天145.5—1011.8mg/个,平均每天516.0mg/个,海鞘的生物沉积速率变化范围为每天154.8—1065.8 mg/g干重,平均每天463.3 mg/g干重。海鞘生物沉积物中OM、TC、OC、TN和ON含量分别为14.38%、10.80%、2.87%、3.06%和0.86%,高于自然沉积物中的含量,分别为13.39%、7.36%、2.32%、2.29%和0.67%。其中TC和ON含量要显著高于自然沉积物(P<0.05)。皱瘤海鞘的OM、TC、OC、TN和ON的生物沉积速率分别为每天74.20,55.73,14.80,15.79和4.43 mg/个。实验期间附着在浮筏养殖设施和养殖牡蛎壳上的海鞘密度变化范围为54.9—222.1个/m2,平均147.5个/m2,养殖海域单位面积的海鞘生物沉积速率平均为每天76.1 g/m2,是自然沉积速率(平均每天62.7 g/m2)的1.21倍,其中OM、TC、OC、TN和ON的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每天10.94,8.21,2.18,2.32和0.65 g/m2。据此可推算,大鹏澳筏式牡蛎养殖海区(约103 hm2)皱瘤海鞘的年生物沉积物负荷为29000 t,其中OM,TC,OC,TN和ON分别4100,3100,820,870和240 t。研究结果说明,海鞘等附着生物在大规模浅海贝类养殖中对养殖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 相关文献

[1]东海三个海鞘优势种的油脂成分分析. 樊成奇,陆亚男,翟尚华,邵盛男. 2010

[2]两种复海鞘油脂中的脂肪酸成分分析. 樊成奇,赵树明,田晓清,邵盛男,杨桥,陆亚男. 2012

[3]东海水产养殖区七种海鞘优势种相关活性物质研究进展与利用前景. 樊成奇,陆亚男,缪宇平,邵盛男,郑成兴. 2009

[4]栉孔扇贝生物沉积作用的研究. 王俊,姜祖辉,陈瑞盛. 2004

[5]栉孔扇贝生物沉积作用的研究. 王俊,姜祖辉,陈瑞盛. 2004

[6]太平洋牡蛎生物沉积作用的研究. 王俊,姜祖辉,陈瑞盛. 2005

[7]桑沟湾大叶藻附着生物的季节变化. 高亚平,方建光,张继红,李峰,毛玉泽,杜美荣. 2010

[8]人工鱼礁附着生物在海洋牧场构建中的作用及研究现状. 李真真,关长涛,公丕海,王腾腾,刘超,李梦杰. 2014

[9]青岛石雀滩海域人工鱼礁材料对附着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王震,公丕海,关长涛,李娇,史佰佰. 2019

[10]天津大神堂海域不同时间序列礁体附着生物群落特征变化. 郭彪,陈卫,高燕,张博伦,王硕,王宇,张雪,曾祥茜. 2020

[11]贝壳礁构建和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王莲莲,陈丕茂,陈勇,罗虹霞. 2015

[12]人工鱼礁附着生物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张伟,李纯厚,贾晓平,陈丕茂,方良. 2008

[13]XLP涂料对合浦珠母贝成活率、生长及附着生物量的影响. 陈明强,李有宁,张殿昌,吴开畅,杨其彬,王雨,陈旭,江世贵. 2008

[14]圆洲岛近岸不同表面处理的鱼礁模板附着生物群落特征. 王莲莲,陈丕茂,黎小国,罗虹霞. 2015

[15]桑沟湾贝藻养殖区附着生物群落季节演替研究. 齐占会,方建光,张继红,毛玉泽,蒋增杰,刘红梅,李斌. 2010

[16]混凝土礁体和铁制礁体附着生物群落多元统计分析. 张伟,李纯厚,贾晓平,陈丕茂,方良. 2009

[17]大亚湾混凝土鱼礁和铁质鱼礁附着生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张伟,李纯厚,贾晓平,陈丕茂,方良. 2015

[18]大亚湾混凝土鱼礁和铁制鱼礁附着生物生态特征. 张伟,李纯厚,贾晓平,陈丕茂,方良. 2010

[19]不同水泥类型混凝土人工鱼礁的生物附着效果. 李真真,公丕海,关长涛,李娇,王腾腾. 2017

[20]附着生物对贝类养殖的影响及其防除. 蒋增杰,方建光.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