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黑龙江春玉米籽粒产量与氮素吸收变化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佟玉欣 1 ; 李玉影 1 ; 刘双全 1 ; 姬景红 1 ; 王伟 1 ; 郑雨 2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

2.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黑龙江省;春玉米;氮素吸收;最佳氮素管理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14 年 05 期

页码: 1094-110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在高产玉米生产系统中,对氮素需求的过量评估,导致了氮素的过量施用和环境污染。东北春玉米种植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仅黑龙江省玉米总产量就占到了全国的13.8%。在黑龙江省玉米面积迅速增加的情况下,在全省范围内收集整理施肥试验数据,分析品种、缓释氮肥试验数据,对揭示氮素需求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量化黑龙江省籽粒产量和氮素需求之间的关系;评估产量增加时每吨籽粒吸氮量的变化;研究不同熟期品种籽粒产量和氮素吸收之间关系;分析缓释尿素产量和氮素吸收之间关系。【方法】采用调查方法,对2003~2012年黑龙江省不同地点的56个春玉米田间施肥试验中439个试验产量和成熟期数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运用幂指数模型对成熟期产量和地上部总氮素吸收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模拟。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普通尿素和缓释尿素不同施肥方法对产量和农学性状的影响。试验以不施氮肥为对照,尿素100%基施、缓释尿素100%基施、尿素40%基施60%追施、尿素40%缓释尿素60%基施5个处理,测产并分析计算收获指数、氮素收获指数。【结果】黑龙江玉米收获指数逐年提高,从2000年代的0.43增加到2010年代的0.48。56个试验的玉米平均产量为9.5 t/hm2,这一产量高于全国的平均产量5.3 t/hm2和世界平均产量4.5 t/hm2。每吨籽粒吸氮量平均为16.7 kg。将玉米产量分为6个范围:<7、7~8、8~9、9~10、10~11、>11 t/hm2,每吨籽粒吸氮量平均值分别为18.3、18.3、16.8、17.0、16.4和15.3 kg。早熟品种每吨籽粒吸氮量高于晚熟品种。田间试验中尿素40%基施60%追施处理和40%尿素60%缓释尿素基施处理的每吨籽粒吸氮量显著高于尿素100%基施。【结论】黑龙江省玉米产量从2000年代的8.5 t/hm2增长到2010年代的9.7 t/hm2,收获指数的提高是主要原因之一,收获指数的增加和籽粒中氮浓度的稀释是每吨籽粒吸氮量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在相同籽粒产量下,早熟品种籽粒和秸秆中的氮素浓度高于中、晚熟品种。追施氮肥处理和缓释氮肥与尿素基施处理的玉米籽粒和秸秆中的氮浓度更高。黑龙江省高产玉米生产系统中,产量的提高伴随着收获指数的提高和籽粒氮浓度的下降,而晚熟品种的种植面积扩大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

  • 相关文献

[1]不同氮肥用量对春玉米幼苗生长和根系形态的影响. 马星竹,周宝库,郝小雨,李一丹. 2016

[2]黑龙江省半湿润区春玉米施肥技术要点. 于洪久,刘杰,柴永山,张楠,郭炜,钟鹏,林红,孙彬. 2020

[3]不同矿物质对水稻氮素吸收和生长的影响. 王玉峰. 2007

[4]黑龙江省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的新思路. 刘爱群,何宁,韩德贤,唐晓东. 2009

[5]黑龙江省大豆施硫效果的研究. 申惠波. 1999

[6]黑龙江省主要类型水稻土的含硫状况和硫肥效应. 迟凤琴,魏丹,申惠波,吴英. 1998

[7]黑龙江省连种抗病品种地区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消长变化的研究. 马书君,于佰双,王家军,王树林,崔丽伟. 1999

[8]中央一号文件引领黑龙江省奶牛业发展. 李伟,殷元虎,王芳,王曾明,李红宇,徐婷婷. 2007

[9]黑龙江省玉米青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梅丽艳,李莫然,王芊,韩庆新. 1999

[10]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金光辉,孙秀梅,曹淑敏,盛万民,夏平. 2004

[11]黑龙江省浆果加工的现状与展望. 张军. 2010

[12]黑龙江省主要土壤供钾能力及土壤钾素演变特性. 李玉影,吴英,刘双权,金平. 1999

[13]黑龙江省的马铃薯产业. 吴国林,陆忠诚,秦昕. 2006

[14]黑龙江省主要类型土壤耕层有效硫状况及硫肥效应研究. 吴英. 1998

[15]黑龙江寒地粳稻现状与发展战略. 韩贵清. 2010

[16]浅谈黑龙江省休闲农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唐晓东. 2009

[17]黑龙江省能源作物——甜高粱的研究与发展. 王黎明. 2007

[18]气象因子对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发生的影响. 姜翠兰,胡国华,丁俊杰,陈庆山,刘春艳,文景芝. 2009

[19]黑龙江省稻田养鱼生态适宜区气候区划. 白良明,矫江,滕桂荣,任鹏,梁继江. 1995

[20]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形势分析与建议. 刘忠堂.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