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密度对粮饲通用型玉米新品种郑单901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薛华政 1 ; 谷利敏 1 ; 夏来坤 1 ; 穆心愿 1 ; 刘康 1 ; 韩小花 1 ; 唐保军 1 ; 周波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漯河市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粮饲通用型玉米;密度;冠层;籽粒产量;青贮鲜质量;整齐度;叶面积指数;透光率

期刊名称: 河南农业科学

ISSN: 1004-3268

年卷期: 2019 年 48 卷 12 期

页码: 23-2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了明确粮饲通用型玉米品种郑单901的最佳种植密度,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其冠层结构、籽粒产量和青贮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从4.5万株/hm~2增加到9.0万株/hm~2,郑单901穗位高和株高均呈增加趋势;种植密度超过9.0万株/hm~2后,穗位高和株高显著降低,穗位高对种植密度的敏感度高于株高。株高和穗位高的整齐度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9.0万株/hm~2时最高。种植密度显著影响郑单901的冠层结构,种植密度每增加1.5万株/hm~2,穗位层和底层叶面积指数分别增加0.18~0.27和0.14~0.35,透光率分别降低2.7%~4.1%和2.7%~4.0%,叶倾角分别增加3.1°~7.0°和6.1°~11.0°。籽粒产量、青贮干质量和青贮鲜质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时籽粒产量最高,4.5万~9.0万株/hm~2内增加密度,穗粒数降幅大于百粒质量降幅,种植密度高于9.0万株/hm~2时,百粒质量降幅高于穗粒数降幅。青贮干质量和青贮鲜质量在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时最高。综上所述,粮饲通用型玉米新品种郑单901在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时,株高和穗位高适中且整齐度最高,冠层分布合理,籽粒产量最高,而在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时青贮干质量和青贮鲜质量最高,生产中应该根据用途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获得高产。

  • 相关文献

[1]垄作行间非等量播种技术对小麦群体及冠层的影响. 岳俊芹,邵运辉,栢立超,郑飞,方保停,秦峰,李国领,凡军洲. 2011

[2]基于高光谱植被指数的夏玉米地上干物质量估算模型研究. 刘冰峰,李军,贺佳,师祖姣. 2016

[3]玉米冠层光谱在农学参数上的应用研究. 赵巧丽,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中心,郑国清,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乔淑,冯晓. 2007

[4]周年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农田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谢迎新,靳海洋,李梦达,翟羽雪,王永华,谢耀丽,李向东,夏来坤,王晨阳,郭天财,贺德先. 2016

[5]黄淮麦区冬小麦品种耐热性比较研究. 方保停,李向东,邵运辉,王汉芳,岳俊芹,张德奇,杨程,秦峰. 2019

[6]不同氮肥模式下2个高产玉米品种物质积累与产量效益特性研究. 臧贺藏,王言景,张杰,胡峰,李国强,郑国清. 2015

[7]品种演替和土壤肥力对小麦产量和磷生理效率的影响. 宋晓,黄绍敏,郭斗斗,张水清,张珂珂,宋阿琳,岳克,张玉亭. 2018

[8]秸秆还田及不同比例控失尿素对华北平原小麦产量及潮土性质影响. 张水清,涂昊泽,岳克,黄绍敏,张博,宋晓,郭斗斗,张珂珂,岳艳军. 2024

[9]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小麦耐低肥Taaap3突变体. 李艳,陈艳艳,华夏,方宇辉,王玉民,巩晨,齐学礼,胡琳. 2023

[10]喷锌时期对不同夏玉米品种籽粒产量及锌含量的影响. 张盼盼,乔江方,李毓珍,何冠华,李川,张美微,牛军. 2022

[11]不同施氮模式对夏玉米生长、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晓菁,李中方,臧贺藏,张杰,胡峰,李国强,冯晓,赵晴,郑国清. 2015

[12]授粉期高温胁迫下雄穗大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穆心愿,吕姗姗,卢良涛,刘天学,李树岩,薛昌颖,王宏伟,赵霞,夏来坤,唐保军. 2023

[13]土壤水分对玉米秸秆还田腐解率、土壤肥力及小麦籽粒蛋白质产量的影响. 张素瑜,杨习文,李向东,杨明达,王和洲,贺德先. 2019

[14]不同密氮模式下高产玉米品种籽粒产量与氮素利用特性研究. 臧贺藏,王言景,张杰,冯晓,胡峰,赵晴,李国强,郑国清. 2017

[15]不同播种方式下夏玉米机械化精量施肥技术研究. 乔江方,刘京宝,黄璐,朱卫红,夏来坤,李川,乔辉. 2015

[16]氮肥运筹对郑单1002和郑单958冠层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谷利敏,刘京宝,乔江方,夏来坤,刘全超,张美微,代书桃,黄璐,牛军,朱卫红. 2018

[17]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的玉米LAI估算研究. 贺佳,王来刚,郭燕,张彦,杨秀忠,刘婷,张红利. 2021

[18]基于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的玉米LAI监测模型研究. 贺佳,郭燕,王利军,张彦,赵犇,王来刚. 2019

[19]基于无人机遥感的玉米叶面积指数与产量估算. 王来刚,徐建华,贺佳,李冰,杨秀忠,王利军,郭燕. 2020

[20]遮阴条件下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的增产效应. 乔江方,刘京宝,黄璐,夏来坤,朱卫红,李川.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