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渤海湾盆地大歧口凹陷变换构造与板内变形差异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三忠 1 ; 索艳慧 1 ; 郭玲莉 1 ; 戴黎明 1 ; 周立宏 1 ; 楼达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功能实验室;国家海洋局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关键词: 变换构造;板内变形差异;动力学;大歧口凹陷

期刊名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ISSN: 0256-1492

年卷期: 2017 年 04 期

页码: 98-10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大歧口凹陷大面积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大歧口凹陷变换构造与板内其他块体间的变形差异。从对不同级别构造的控制作用分析,大歧口凹陷的变换构造带可以划分为3个级别:(1)近南北向的主变换带(也称一级变换带),自西向东依次为孔店东变换带、沿岸变换带和羊二庄变换带,分别对应了大歧口凹陷西部、沿岸和羊二庄3条基底走滑断裂带。这3个主变换带起到了协调大歧口凹陷东西两侧构造样式差异的作用。(2)近东西向的次变换带(也称二级变换带),自北向南依次对应大歧口凹陷的汉沽、海河-新港和歧中3条控凹断裂。这3条近东西向的控凹断裂起到了调节黄骅坳陷北、中、南三区变形差异的作用,致使大歧口凹陷主变换构造带近南北向的发育。(3)三级变换带,一般垂直于主控断裂发育,起到传递断裂之间伸展量的作用。大歧口凹陷变换构造带主要有边界主控断层的影响、先期基底构造的控制和新生代不均匀伸展作用的影响3个成因。变换构造带的存在和发育使大歧口凹陷内部不同时期的不同块体存在时空上的差异变形,造成了凹陷内部构造样式的差异。受太平洋板块后退式俯冲和印度-欧亚板块挤压碰撞作用的影响,黄骅坳陷新生代以来处于右旋拉张应力场作用下,表现出早期裂陷、后期拉分断陷的特征;其区域主构造应力场由孔店-沙四期的WNW—ESE向拉伸变为沙三-东营期的NW—SE向拉伸,到新近纪又发展为近N—S向拉伸,总体呈顺时针旋转,而这样一个构造演化过程正好可以用黄骅坳陷内大歧口凹陷的发育和演化拉分模式来成功解释。

  • 相关文献

[1]系泊和压载方式对半潜式渔场平台动力特性的影响. 黄小华,王芳芳,刘海阳,胡昱,王占行,王绍敏,赵云鹏. 2019

[2]滤料运动提高往复式微珠生物过滤器效率. 车轩,刘晃,吴凡,倪琦. 2013

[3]六价铬离子在脊尾白虾和三疣梭子蟹体内的富集动力学. 李磊,沈新强,李超,王云龙,蒋玫,吴庆元,牛俊翔,许高鹏. 2015

[4]水产品干燥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吴燕燕,任中阳,杨贤庆,戚勃,周婉君,王雅楠,张婷. 2012

[5]苯并[a]芘在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体内富集的动力学研究. 李磊,蒋玫,沈新强,吴庆元,牛俊翔,许高鹏. 2014

[6]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与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唐启升,苏纪兰. 2001

[7]沉积物暴露条件下文蛤Meretrix meretrix对重金属Cu、Pb的富集动力学研究. 李磊,王云龙,沈盎绿,蒋玫,黄厚见,沈新强. 2013

[8]燃料油和原油乳化液在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体内的富集动力学研究. 李磊,蒋玫,王云龙,吴庆元,牛俊翔,沈新强. 2014

[9]苯并[a]芘在两种海洋生物体内的富集动力学比较. 李磊,蒋玫,沈新强,王云龙,吴庆元,牛俊翔,许高鹏. 2015

[10]在沉积物暴露条件下2种海洋贝类对Cu、Pb的富集动力学研究. 李磊,沈新强,王云龙,沈盎绿,黄厚见.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