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杂交玉米养分利用遗传特性与产量潜力的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褚清河 1 ; 田齐建 2 ; 张威 3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

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3.汾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关键词: 玉米品种;产量潜力水平;氮磷单施与配施;杂交制种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18 年 05 期

页码: 701-706+717

摘要: 通过设计品种与氮磷不同组合施肥的小区试验,进行了不同玉米品种耐肥性试验,并采用典型品种进行了氮磷单施与配施的营养遗传性状试验;同时选择7个玉米品种的父母本在氮磷单施和配施为试验地土壤最大施肥量下培育的21个品种中的12品种,分别在氮磷单施各195 kg/hm2和氮磷配施为试验地土壤最大施肥量的组合处理上进行了产量比较试验,以探索高产玉米品种营养性状与基因型表达的关系,为诊断玉米营养遗传性状基因型及杂交培育高产品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供试的不同玉米品种最大施氮量介于35.0~601.5 kg/hm2;登海605玉米品种氮磷配施产量比氮磷单施分别增产19.8%和17.5%;而京科665和金满囤2个品种单施磷比单施氮和氮磷配施增产25%~40%。父母本氮磷配施杂交制种的玉米品种,氮磷配施种植比氮磷单施种植增产,如鑫源596氮磷配施种植分别较氮磷单施种植提高9.4%和11.2%,较相同父母本单施氮杂交制种品种氮磷配施种植增产39.5%;父母本单施磷下杂交制种的品种却以单施氮种植产量最高,反而比氮磷配施下还增产(强盛2号增产17%),但氮磷配施制种品种的产量也以氮磷配施下种植最高。玉米品种高产性状可能是父母本在特定施肥结构下某些基因杂交响应的表达结果。玉米品种耐肥性和养分利效率可能受品种最大施肥量和施肥结构影响下的营养遗传性状表现基因所制约,施肥则是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转化的养分条件。

  • 相关文献

[1]杂交玉米品种内在性状及基因表达的施肥原理. 褚清河. 2019

[2]大白菜雄性不育系杂交制种关键技术. 赵美华,董晓飞,赵铁锁,牛建中. 2018

[3]网室内意蜂授粉三系杂交棉制种技术. 朱永红,李朋波,潘转霞,夏芝,曹彩荣,杨六六,丁霄,吴翠翠,侯保国. 2017

[4]对玉米杂交种制种技术研究的探讨. 黄欣,邢荣平,王世荣,高瑞红. 2015

[5]春夏季露地西葫芦杂交制种技术. 李小川,武青山. 2013

[6]抗虫杂交棉制种(生产)技术要点. 刘巷禄,潘转霞,朱永红,刘晓涛,刘新峰. 2006

[7]山西省中晚熟玉米种植区不同品种穗部性状差异分析. 李作一,段宏凯,田森林,郑丽萍,刘海,王艳娟,李爱军. 2018

[8]山西省玉米新品种抗大斑病鉴定. 杨俊伟,王建军,赵变平,李彦良,贾鑫,王富荣. 2020

[9]玉米新品种晋坤玉1号选育及应用. 张文忠,芦明,王慧慧,申海斌. 2020

[10]盛玉688玉米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 肖建红,任志强,卜华虎,杨慧珍,张丛卓,张宁. 2020

[11]基于拉曼光谱检测技术对两种玉米品种优势特性的研究. 苏晓慧,逯美红,张蕾,刘智星,成锴. 2020

[12]盐胁迫下不同玉米品种耐盐性筛选. 贾丹莉,郭军玲,王永亮,郭彩霞,杨治平. 2016

[13]玉米新品种潞玉1681选育报告. 芦明,武志兴,郭文忠,张文忠,宋丽,李伟. 2019

[14]不同化控剂处理下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研究. 李慧明,段宏凯,平俊爱,李爱军,李卫东,杜志宏,吕鑫. 2016

[15]五寨玉米品种试验及应用性评价. 王建雄,张姝鑫,韩启亮,韩美善. 2013

[16]不同水分梯度下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樊修武,池宝亮,黄学芳,张健. 2008

[17]山西省中晚熟区玉米品种的评价体系研究. 刘海,李作一,田森林,段宏凯,郑丽萍,王艳娟,李爱军,李卫东. 2018

[18]晋单号玉米品种选育回顾及种质利用分析. 贾志森,智建奇,郑联寿,贾春花,何雪峰,马淑文. 2005

[19]不同玉米品种在不同化控剂作用下产量的差异分析. 程永钢,段宏凯,闫建宾,程彦俊,贺文文,穆艳芳,李卫东,冯万军. 2016

[20]玉米品种对山西各地区大斑病生理小种抗性初探. 张治家,张红,杜慧平.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