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HPLC法测定李果实中花色苷含量及其与pH示差法的比较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周丹蓉 1 ; 叶新福 1 ; 方智振 1 ; 姜翠翠 1 ; 潘少霖 1 ; 林炎娟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关键词: 李;花色苷;高效液相色谱;pH值示差法

期刊名称: 东南园艺

ISSN: 2095-5774

年卷期: 2018 年 01 期

页码: 1-7

摘要: 通过参数优化,建立了HPLC法同时测定李果实中5种花色苷(飞燕草素-3-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芸香糖苷、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芍药素-3-葡萄糖苷)含量的方法,并比较了HPLC法与p H值示差法在测定李果实花色苷总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以乙腈-水(0.3%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510 nm,50 min内可实现5种花色苷的完全分离,线性范围为1~100μg·ml-1(R~2=0.9980~0.9997),加样回收率为97.34%~103.17%、RSD为0.83%~1.24%。HPLC法与p H值示差法测定李花色苷总含量的对比结果表明,两者间的差距与花色苷含量有关,花色苷含量越高,两者相差越大,且HPLC法的测定值较高;相反,花色苷含量越低,两者相差越小,且HPLC法的测定值较低。

  • 相关文献

[1]李种质资源果实中花色苷含量的评价研究. 周丹蓉,林炎娟,叶新福,方智振,姜翠翠,潘少霖. 2019

[2]大孔树脂二次纯化联合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制备芙蓉李花色苷的研究. 周丹蓉,林炎娟,方智振,姜翠翠,叶新福,陈文光. 2021

[3]基于转录组的‘三月李’及其红肉突变体ARF基因家族鉴定及分析. 方智振,姜翠翠,周丹蓉,潘少霖,叶新福. 2019

[4]三月李及其红肉突变体Aux/IAA家族基因鉴定及分析. 方智振,姜翠翠,周丹蓉,潘少霖,叶新福. 2020

[5]基于转录组的三月李及其红肉突变体Expansin基因家族鉴定及分析. 方智振,林炎娟,姜翠翠,周丹蓉,潘少霖,叶新福. 2020

[6]套种白三叶对李园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姜翠翠,方智振,周丹蓉,林炎娟,叶新福. 2020

[7]一种中国李害虫——梅下毛瘿螨. 胡菡青,罗水鑫,王贤达,林雄杰,陈瑾,范国成. 2016

[8]60Co-γ辐射诱变李新品种福红的差异性状及果实品质分析. 周丹蓉,叶新福,方智振,林炎娟,陈文光. 2023

[9]李果实蛋白质的营养评价与聚类分析. 周丹蓉,廖汝玉,方智振,潘少霖,叶新福. 2012

[10]闽产李果实氨基酸组成及其营养分析. 颜孙安,钱爱萍,姚清华,林香信,林虬. 2012

[11]疏果对李果实品质及树体营养生长的影响. 周丹蓉,潘少霖,叶新福,方智振,姜翠翠,王小安. 2016

[12]李Ran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方智振,周丹蓉,姜翠翠,廖汝玉,叶新福. 2014

[13]芙蓉李PsACO1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方智振,周丹蓉,叶新福,姜翠翠,潘少霖. 2015

[14]李的孢粉学初步研究. 廖汝玉,任丽花,曾志芳,尹兰香. 2016

[15]鲜食、晚熟、优质李新品种‘秋姬’引种简报. 周丹蓉,叶新福,潘少霖,廖汝玉,方智振,姜翠翠,王小安. 2014

[16]辐射三月李红肉迟熟突变体的ISSR分析. 方智振,叶新福,周丹蓉,潘少霖,姜翠翠. 2016

[17]李果实花色素苷提取工艺研究. 周丹蓉,叶新福,潘少霖,方智振,姜翠翠,廖汝玉,王小安. 2014

[18]李果皮花色素苷、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及抗氧化性研究. 周丹蓉,方智振,廖汝玉,叶新福,姜翠翠,潘少霖. 2013

[19]李的观赏盆栽技术. 陈文光,潘少霖,王小安,余伟军,叶新福. 2014

[20]李果实中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研究. 周丹蓉,方智振,叶新福,潘少霖,姜翠翠.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