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张月学
作者: 张月学 1 ; 李集临 2 ; 徐香玲 2 ; 杨冬鹤 2 ; 韩微波 1 ; 唐风兰 1 ; 张弘强 1 ; 姜艳喜 1 ; 李道明 1 ; 刘杰淋 1 ; 蒿若超 1 ; 白晶 2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哈尔滨,150086
2.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系,哈尔滨,150025
关键词: 苜蓿;零磁空间;细胞学;分子遗传
会议名称: 2005航天育种高层论坛
主办单位: 中国农学会
页码: 137-140
摘要: 龙牧803苜蓿干种子采用零磁空间处理,诱变得到的突变个体经选育育成苜蓿新品种龙饲0301.两个品种的种子根尖细胞染色体观察分析表明,零磁空间处理并没有改变苜蓿的染色体数目.本文用35对RAPD引物对两个品种进行的多态性试验结果表明,有5对引物在龙牧803和龙饲0301中表现良好的多态性,零磁空间处理引起了苜蓿DNA水平上的变异.
分类号: S33`V524`S551.7
- 相关文献
[1]苜蓿抗寒突变体生理生化及性状指标分析. 李如来,冯鹏,郑海燕,牛忠林,靳晓春,吴丽丽,蒋佰福,姜雪琪. 2024
[2]零磁空间处理选育紫花苜蓿品种农菁1号. 张月学,唐凤兰,张弘强,韩微波,李道明,刘杰淋,蒿若超,申忠宝,刘录祥. 2007
[3]零磁空间诱变对紫花苜蓿品种生长特性的研究. 申晓慧,姜成,李如来,冯鹏,郑海燕,杨鹤,王强. 2018
[4]玉米籽粒主要品质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王丽珊,张建国,于滔,曹士亮,杨耿斌,李文跃,王成波,段雅娟,欧英卓,赵晴,刘长华. 2022
[5]一个小麦-中间偃麦草异代换系的形态学和细胞学鉴定. 王黎明,林小虎,赵逢涛,郑晓雯,高居荣,李兴峰,王洪刚. 2005
[6]小偃麦种质系SN0606的形态学和细胞学分析. 王黎明,王合坚,李萍,王洪刚. 2007
[7]太空诱变青椒的品质分析与细胞学鉴定. 曲敏,李新玲,郭亚华,辛嘉英. 2009
[8]苜蓿高频再生体系和转基因体系研究进展. 金淑梅,张月学. 2008
[9]不同苜蓿草地群落总糖与氮素含量变化动态. 申忠宝,邹德堂,王建丽,钟鹏,邸桂俐,潘多锋,张瑞博,李道明. 2010
[10]苜蓿弃用粗茎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 杨欢,曲敏. 2012
[11]苜蓿和草木樨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的研究`. 宿庆瑞,曹卫东,迟凤琴,于凤芝,王晓军,张久明,匡恩俊,张媛媛. 2010
[12]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龙牧803紫花苜蓿的诱变效果研究. 尚晨,张月学,刘杰淋,刘凤岐,韩微波,李佶恺,张海玲,刘慧莹. 2012
[13]外源ABA对苏打盐碱胁迫的紫花苜蓿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李红,李波,杨曌. 2020
[14]脱落酸对混合苏打盐碱胁迫苜蓿幼苗营养器官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李波,邬婷婷,方志坚,李红,杨曌,林浩. 2019
[15]ABA浸种对混合苏打盐碱胁迫下苜蓿种子萌发受阻的缓解作用. 李波,邬婷婷,李红,杨曌,林浩. 2019
[16]大孔树脂纯化苜蓿叶蛋白肽的工艺优化. 许英一,吴红艳,王宇,王彪. 2019
[17]不同诱变处理对苜蓿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冯鹏,孙力,申晓慧,李如来,李增杰,李志民,郑海燕,姜成,杨鹤,刘俊刚,郭伟,张英俊. 2018
[18]18个引进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比较研究. 刘杰淋,王建丽,申忠宝,韩微波,朱瑞芬,陈积山,李佶恺,刘凤歧. 2021
[19]苜蓿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孔晓蕾. 2019
[20]外源氯化钙对'龙牧807'苜蓿幼苗干旱缓解效应分析. 李波,刘畅,李红,杨曌.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甘草提取物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作者:牟林林;张冬梅;尤佳;庄煦;申忠宝;韩微波;刘泽东;王建丽
关键词:甘草;活性成分;生物学功能;动物生产
-
相同积温条件下不同熟期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作者:韩微波;杨国伟;孙德全;林红;吴建忠
关键词:玉米;熟期;含水量;积温条件
-
黑龙江高纬寒地饲草产业现状与展望
作者:王建丽;牟林林;庄煦;尤佳;张冬梅;李佶恺;邸桂俐;申忠宝;韩微波
关键词:饲草;产业;现状;问题;发展
-
羊草品质性状遗传变异及主成分分析
作者:王建丽;庄煦;张冬梅;尤佳;牟林林;申忠宝;韩微波;邸桂俐
关键词:羊草;品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
-
松嫩盐碱退化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离子变化规律分析
作者:韦银珠;李家红;孙雪铜;刘杰淋;肖汇川;李浩天;付楚涵;宋雪;张强;秦立刚
关键词:松嫩草地;盐碱化;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离子
-
龙菁1号紫花苜蓿新品种的选育
作者:王建丽;牟林林;庄煦;张冬梅;尤佳;邸桂俐;王晓龙;韩微波
关键词:龙菁1号紫花苜蓿;新品种;选育;抗寒;干草产量
-
酿造高粱新品种龙杂35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马子竣;焦少杰;姜艳喜;严洪冬;苏德峰;吴振阳
关键词:酿造高粱;新品种;龙杂35;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