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李秀君
作者: 李秀君 1 ; 杨封科 1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兰州,730070
关键词: 抗旱保水剂;小麦;玉米;土壤水分;出苗率;作物产量
会议名称: 2001年国际旱地节水农业研讨会
主办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页码: 217-222
摘要: 选用8种新型抗旱保水剂为研究材料,以小麦和玉米为指示作物,从不同抗旱保水剂的适宜土壤水分条件、对小麦出苗率、出苗时间和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对玉米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等方面入手,就8种新型抗旱保水剂在小麦、玉米生产中的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多功能保水剂和SA-105在土壤含水量较高(14%以上)时效果明显;钙-赤合剂、ABT-4号和ABT-1号都适用于中等水分的土壤(11%~14%);FA旱地龙则比较适用于干旱的土壤(10%以下).ABT-1号应用于小麦生产的效果最好.用多功能保水剂拌种的玉米综合经济性状最好.
分类号: S482.99`S512.1`S513
- 相关文献
[1]新型抗旱保水剂在小麦、玉米生产中的作用. 李秀君,杨封科. 2002
[2]几种新型抗旱保水剂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 李秀君. 2002
[3]不同播种方式对陇东旱塬区全膜双垄沟玉米播种质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赵刚,李尚中,张建军,王磊,党翼,樊廷录,王淑英,程万莉. 2018
[4]不同保水剂对春小麦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李秀君. 2001
[5]全膜覆土一茬和二茬小麦蓄水保墒效应研究. 鲁清林,柴守玺,张礼军,杨发荣,周洁. 2013
[6]秸秆还田方式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王婷,丁宁平,周海燕. 2013
[7]注灌施肥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崔云玲,张立勤,车宗贤. 2014
[8]半干旱地区玉米覆膜方式研究. 刘晓伟,何宝林,郭天文,康恩祥. 2012
[9]地膜降解特征对土壤水热效应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唐文雪,马忠明. 2018
[10]间作绿肥作物对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ZHANG Jiu-dong,张久东,包兴国,BAO Xing-guo,CAO Wei-dong. 2012
[11]水肥耦合对小麦玉米带田产量效应及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杨蕊菊,柴守玺,马忠明,车宗贤,包兴国,张久东. 2011
[12]隔根对小麦间作玉米产量及土壤水分消耗特征的影响. 郑立龙,陈珩. 2017
[13]高台县新坝镇小麦及玉米品种种植现状调查. 李伟绮,孙建好,赵建华. 2019
[14]高台县小麦及玉米施肥现状调查与评价. 孙建好,李伟绮,赵建华. 2019
[15]新修梯田作物施肥与土壤培肥效果研究. 陈炳东. 2000
[16]适量有机肥与氮肥配施方可提高河西绿洲土壤肥力及作物生产效益. 马忠明,王平,陈娟,包兴国. 2016
[17]马铃薯苗期喷施草铵膦的剂量对3种下茬作物出苗率的影响. 贾小霞,齐恩芳,刘石,马胜,吕和平,李掌,柳娜. 2018
[18]长期不同施肥对黄绵土雨养农业区作物产量和养分效率的影响. 杨志奇,俄胜哲,车宗贤,温宏昌,张喜平. 2020
[19]长期定位施肥对黄绵土区作物产量及养分回收率的影响. 俄胜哲,杨志奇,罗照霞,袁金华,车宗贤,王亚男,曾希柏,郭永杰. 2017
[20]绿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提高地力和节肥增产效应的研究. 包兴国,邱进怀,刘生成,秦成林. 199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降雨年型黑膜垄作对土壤水肥环境及马铃薯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作者:杨封科;何宝林;董博;王立明
关键词:黑膜垄上微沟耕作;水肥平衡;互作效应;产量;WUE;经济效益
-
覆膜种植方式对旱作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者:王立明;陈光荣;杨如萍;张国宏;杨封科
关键词:旱作大豆;覆膜方式;生长发育;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
膜下秸秆还田添加腐解剂对旱地土壤碳氮积累及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
作者:杨封科;何宝林;张国平;张立功;高应平
关键词:秸秆还田;全膜双垄耕作;腐解剂;碳氮积累;土壤肥力性状
-
土壤培肥与覆膜垄作对土壤养分、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者:杨封科;何宝林;张国平;张立功;高应平
关键词:覆膜垄作;土壤培肥;增效;肥料偏生产力;水分利用效率
-
膜下秸秆还田双垄种植对土壤养分平衡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作者:杨封科;何宝林;张立功;高应平
关键词:全膜双垄;膜下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玉米;高效种植
-
气候变化对甘肃省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进展
作者:杨封科;何宝林;高世铭
关键词:气候变化;甘肃;粮食;方向
-
旱地玉米覆盖栽培的土壤水热及产量效应
作者:杨封科;高世铭;张绪成;马一凡
关键词:覆盖栽培;水热;产量;效应;旱地;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