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利用TM遥感进行冬小麦苗期长势监测研究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李卫国

作者: 李卫国 1 ;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 王纪华 3 ; 赵春江 3 ; 李秉柏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科院资源与环境所,南京,2100141

2.北京,100089

3.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89

关键词: 冬小麦;TM影像;叶面积指数;氮素含量;监测

会议名称: 2006年全国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学术年会

主办单位: 中国气象学会

页码: 217-219

摘要: 叶面积指数和叶片氮素含量是决定小麦群体长势的重要生理指标,也是制定栽培管理措施的必要依据.利用遥感监测小麦返青后的叶面积指数和叶片氮素含量,便于及时采取施肥、灌溉、中耕等调控措施,达到优质、高产稳产、高效的目的.本文使用TM影像数据与实地GPS定位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冬小麦返青后叶面积指数及植株氮素含量的变化态势.结果表明:(1)TM影像的NDVI的地域性差异较大,且随纬度呈现极明显的线型负相关变化态势;(2)将用NDVI反演的LAI与实测的LAI进行比较,二者较为一致,其均方差根(RMSE)为0.111;(3)利用NDVI监测的小麦植株氮素含量与实地观测的植株氮素含量较为相近,二者的RMSE为0.085.总之,利用TM影像的NDVI可以快速、精确地监测返青期小麦的LAI和植株氮素营养状况.同时,本研究结果也可为冬小麦返青期的苗情诊断和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

分类号: S127`TP75

  • 相关文献

[1]基于多源遥感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监测研究. 庄东英,李卫国,武立权. 2012

[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水稻群体长势. 李卫国,王纪华,赵春江,黄文江. 2008

[3]基于TM遥感的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监测预报. 李卫国,王纪华,黄文江. 2009

[4]基于ISODATA法的冬小麦产量分级监测预报. 李正金,李卫国,申双和. 2009

[5]基于ISODATA的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遥感分级监测. 李卫国,李正金,王纪华,黄文江,郭文善. 2009

[6]基于Landsat/TM遥感的冬小麦长势分级监测研究. 李卫国,李花,王纪华,黄文江. 2010

[7]不同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冠层含水量的光谱响应. 孙乾,顾晓鹤,孙林,王淼,周龙飞,杨贵军,李卫国,束美艳. 2019

[8]遥感光谱指标和神经网络结合的冬小麦地上部生物量估测. 张传波,李卫国,张宏,李伟,马廷淮,张琤琤,陈华. 2022

[9]基于HJ卫星的冬小麦白粉病监测研究. 庄东英,殷敏,耿安红,李卫国,崔必波. 2023

[10]利用遥感监测冬小麦病虫害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庄东英,王德领,殷敏,李卫国,耿安红,崔必波. 2022

[11]3种一次性施肥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严旖旎,单海勇,刘旭杰,张晋,石晓旭,刘海翠,李赢,刘建,杨美英. 2023

[12]无人机遥感监测果树氮素含量研究进展. 陈鲁威,曾锦,袁全春,潘健,姚凤腾,吕晓兰. 2024

[13]基于TM影像江阴市土地利用/覆盖监测. 王华,申双和,李秉柏. 2006

[14]大丰市滩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孙玲,朱泽生,,刘羽,张继林. 2004

[15]基于遥感信息和产量形成过程的小麦估产模型. 李卫国,王纪华,赵春江,刘良云. 2007

[16]基于优化ISODATA法的冬小麦长势分级监测. 李正金,李卫国,申双和. 2009

[17]基于TM遥感信息和产量形成过程的水稻估产模型. 李卫国. 2007

[18]两系杂交水稻两优363制种的施氮量效应. 王伟义,崔必波,孙扣忠,王春云,许正荣. 2014

[19]基于植被指数与叶面积指数的水稻生长状况监测. 田翠玲,李秉柏,郑有飞. 2005

[20]香沙芋生长发育生物学特性动态特征初探. 徐仁超,杨美英,徐建平,刘水东.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