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王丰
作者: 王丰 1 ;
作者机构: 1.广东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州)
关键词: 水稻;性状改良;转基因工程;遗传改良;品种改良;遗传育种
会议名称: 中国农学会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会
主办单位: 中国农学会
页码: 36-39
摘要: 本文较为详细地综述了作者将转基因技术应用到水稻遗传育种中,将有益的外源基因导入到水稻中,进一步改良水稻的产量、品质和抗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水稻蛋白质营养及其遗传改良研究现状. 李丽君,刘传光,周新桥,陈达刚,陈友订. 2011
[2]等位基因特异扩增在水稻香味遗传改良中的应用价值. 柴永山,张雨良,孙玉友,魏才强,解忠,张巍巍,赵云彤. 2014
[3]水稻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应用. 刘传光,张桂权. 2006
[4]水稻低温发芽力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周旭,杨梯丰,刘祖培,周炼. 2024
[5]水稻微卫星标记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曹明龙,张青,刘传光. 2006
[6]水稻遗传育种相关生物信息数据库和工具的研究进展. 彭歆,钱乾,谭健韬,彭波,甘玉立,王成睿,刘琦,沈梦圆. 2023
[7]花叶芋育种研究进展. 刘金梅,Cao Zhe,尤毅,钟荣辉,Deng Zhanao. 2018
[8]广东柑橘品种改良研究进展. 朱从一,马静,吴文,张瑞敏,黄永敬,曾继吾. 2020
[9]广东旱地作物品种改良技术研究初报. 张小兰,郑锦荣,刘建华. 2011
[10]植物根系的化学信号及其遗传改良. 韩义胜,王丰,黄英金,柳武革. 2007
[11]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花生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刘付香,李玲,梁炫强. 2008
[12]基因组编辑技术应用于作物遗传改良的进展与挑战. 王福军,赵开军. 2018
[13]花生基因组资源的开发及应用. 陈小平,梁炫强. 2012
[14]植物染色体重排在作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薛皦,朱庆锋,陈沛,冯彦钊,于洋. 2024
[15]华南地区常规籼稻品种产量和株型性状的遗传改良. 刘传光,张桂权,周汉钦,冯道基,郑海波. 2010
[16]果树育种40年回顾与展望. 邓秀新,王力荣,李绍华,张绍铃,张志宏,丛佩华,易干军,陈学森,陈厚彬,钟彩虹. 2019
[17]广东省“十五”期间花生遗传改良研究进展及发展对策. 梁炫强,李少雄,周桂元,黎穗临,曹干,林坤耀. 2004
[18]猪肉品质性状评定和遗传改良研究综述. 郑云林,刘敬顺,刘小红. 2004
[19]富铁稻米遗传育种研究现状与展望. 李晨,涂从勇,潘大建,周汉钦,范芝兰. 2003
[20]园艺植物耐湿涝伤害与适应机理研究进展. 徐小万,雷建军,李颖,王恒明,曹必好.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聚两优53的选育
作者:张建林;廖学群;王丰;张泽佳;彭国巍;柳武革;王新;黄广平;谢沛丽;许岱;姚润沐
关键词:杂交水稻;聚两优53;品种选育
-
弱感光型优质高产杂交稻新组合广泰优6355的选育
作者:吴海;柳武革;李越;王丰;高顺利;李金华;王水俊;窦梓源;李镭;张志荣
关键词:弱感光型;杂交稻;广泰优6355;选育;制种技术
-
华南双季稻区不同季别种植籼稻品种整精米率差异及高整精米率材料筛选
作者:陈洛;李学忠;谢国威;杨梯丰;杨武;赵均良;王丰;周玲艳;董景芳
关键词:籼稻;整精米率;早季;晚季;华南稻区
-
华南晚杂交稻叶片SPAD值及其一般配合力和遗传效应的动态变化
作者:廖亦龙;柳武革;王丰;刘迪林;孔乐;李金华;霍兴;付崇允;朱满山;曾学勤
关键词:杂交稻;SPAD值;一般配合力;遗传效应;动态变化
-
粤稻百年主要水稻科技创新成就概述
作者:王丰
关键词:广东;水稻;稻种资源;水稻矮化育种;优质稻育种;杂交稻育种;栽培技术;科技创新
-
水稻不育系泰丰A创制及其优良品质性状遗传基础研究
作者:王丰;刘迪林;朱满山;廖亦龙;李金华;付崇允;曾学勤;马晓智;霍兴;孔乐;柳武革
关键词:杂交稻;不育系;保持系;泰丰A/B;稻米品质;遗传基础
-
华南晚籼杂交稻叶片SPAD值及其一般配合力和遗传效应的动态变化
作者:廖亦龙;柳武革;王丰;刘迪林;孔乐;李金华;霍兴;付崇允;朱满山;曾学勤
关键词:杂交稻;SPAD值;一般配合力;遗传效应;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