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宋尚有
作者: 宋尚有 1 ; 樊廷录 1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兰州)
关键词: 集雨利用技术;雨水利用;干旱区;黄土高原
会议名称: 农牧交错带荒漠化治理新技术培训暨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会
主办单位: 中国农学会
页码: 178-182
摘要: 本文借助国家区域农业试验区的研究工作积累,研究雨水高效利用模式,为黄土高原旱作节水农业提供技术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 S273.1
- 相关文献
[1]高寒阴湿区与干旱区马铃薯试管薯大田直播研究. 张武,高彦萍,孙小花,王敏,吕和平. 2019
[2]北方寒旱区省力化梨园花后水肥管理技术. 曹刚,赵明新,王向红,曹素芳,王玮,毕淑海,李红旭. 2019
[3]干旱区梨园不同覆盖条件下土壤环境因子综合性评价研究. 曹刚,毕淑海,赵明新,曹素芳,王玮,牛济军,李红旭. 2022
[4]不同根型苜蓿根颈变化特征分析. 南丽丽,师尚礼,郭全恩,田丰,范俊俊. 2012
[5]农作物粉垄栽培及在旱作农业中的作用. 韦本辉,侯慧芝,张国平. 2013
[6]宽行密植模式对旱区黄冠梨根系构型的影响. 曹刚,张鑫,范可奕,赵明新,曹素芳,王玮,李红旭. 2024
[7]黄土高原半湿润区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形成及氮素消耗研究. 万素梅,贾志宽,王勇,韩清芳. 2008
[8]休耕和种植作物对黑麻土壤肥力的影响. 姜小凤,郭凤霞,陈垣,郭建国,董博,曾骏. 2021
[9]黄土高原马铃薯不同连作年限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特性. 孙小花,胡新元,陆立银,谢奎忠,张武. 2019
[10]长期定位施肥对黄绵土区作物产量及养分回收率的影响. 俄胜哲,杨志奇,罗照霞,袁金华,车宗贤,王亚男,曾希柏,郭永杰. 2017
[11]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不同品种藜麦在黄土高原地区种植的适宜性. 杨钊,刘文瑜,黄杰,魏玉明,谢志军,李琦,杨发荣. 2023
[12]长期施肥对黄土高原黄绵土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俄胜哲,杨志奇,曾希柏,王亚男,罗照霞. 2017
[13]黄土高原旱作农区径流场修建与集水效率研究. 唐小明. 2003
[14]不同基因型糜子品种氮磷养分吸收差异研究. 张磊,董孔军,何继红,任瑞玉,刘天鹏,杨天育. 2024
[15]黄土高原地区秋粮作物生产潜力模拟研究. 李军,王立祥,邵明安,樊廷录. 2001
[16]陇中黄土高原区(庄浪)生态环境建设技术集成与示范. 王晓巍. 2002
[17]提高黄土高原旱地抗逆减灾能力的肥料定位试验研究. 樊廷录. 2003
[18]黄土高原地区玉米生产潜力模拟研究. 李军,王立祥,邵明安,樊廷录. 2002
[19]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气候变化对荞麦生产的影响. 贾瑞玲,赵小琴,刘军秀,刘彦明,张明,方彦杰,马宁. 2023
[20]利用离心法进行土壤颗粒分级. 武天云,Jeff J.Schoenau,李凤民,钱佩源,王方,Sukhadev S.Malhi.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会宁半干旱区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栽培下玉米品种筛选试验
作者:周刚;李尚中;樊廷录;赵刚;张建军;党翼;王磊
关键词:玉米;品种;全生物降解地膜;筛选试验;会宁半干旱区
-
河西走廊富硒制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作者:赵军;王淑英;樊廷录;杨珍;张德;殷稳娜;祁鑫
关键词:河西走廊;富硒;制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
西北地区玉米亲本制种种子综合活力的评价
作者:袁志鹏;盛石鹏;樊廷录;韩登旭;刘兴斌;罗致春;闫治斌;袁静;吕小瑞;王建华;李莉
关键词:西北地区;玉米杂交种亲本;种子综合活力;逆境;相关性分析
-
陇东旱塬区宜机收玉米品种的性状指标综合评价
作者:张铠鹏;赵海燕;续创业;王腾飞;赵刚;党翼;李尚中;周刚;王磊;张建军;樊廷录
关键词:玉米;品种;农艺性状;籽粒机收指标;灰色关联度
-
黄土旱塬区近40年降水对冬小麦耗水和产量的影响
作者:赵刚;王淑英;李尚中;张建军;党翼;王磊;李兴茂;程万莉;周刚;倪胜利;樊廷录
关键词:黄土旱塬;冬小麦;产量;耗水规律;降水
-
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模式探索、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基于陇、鲁实践调查
作者:张倩;陈倩;江艳军;胡乃娟;樊廷录;孙洪武
关键词:地膜;回收利用;模式;困境;优化
-
西北旱塬免耕的产量效应受降水特征和施肥显著影响
作者:张建军;党翼;赵刚;王磊;周刚;王淑英;李尚中;樊廷录;胡靖宇;王鹤龄;张文菊
关键词:黑垆土;传统耕作;免耕;施肥;冬小麦-春玉米轮作;土壤养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