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三种新型仿生性化合物对褐飞虱、蚜虫的生物活性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刘宝生

作者: 刘宝生 1 ; 方继朝 1 ; 郭慧芳 1 ; 钟万芳 1 ; 王节萍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

关键词: 褐飞虱;蚜虫;生物活性;仿生性杀虫剂

会议名称: 中国昆虫学会第六届全国中青年学术交流会

主办单位: 中国昆虫学会

页码: 106-107

摘要: 通过药效试验筛选获得对褐飞虱和蚜虫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的3种仿生性杀虫剂.TEE44、TEE43、TEE5对3龄褐飞虱的LC50分别为8.01mg/kg、24.73mg/kg、24.67mg/kg;对3龄蚜虫的LC50分别为2.0mg/kg、2.31mg/kg、2.39mg/kg.从防效上来看,3种药剂TEE44、TEE43、TEE51对褐飞虱的防效分别为88.9%、73.3%、T66.7%,对蚜虫的防效分别为98.7%、89.1%、86.6%,它们的防效都明显优于吡虫啉.

分类号: S433.3`S482.39

  • 相关文献

[1]吡蚜酮与异丙威复配对褐飞虱的增效作用和田间防治. 束兆林,吉沐祥,缪康,赵来成,方继朝,郭慧芳. 2009

[2]氟硅菊酯对水稻褐飞虱的生物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 束兆林,张芳,庄义庆,缪康,赵来成,吉沐祥,方继朝,刘宝生. 2010

[3]甲酯化植物油助剂对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褐飞虱增效作用评价. 孙才权,张春华,张宗俭,卢忠利,张鹏,李晶,娄远来. 2018

[4]辛硫磷、氟虫腈及其复配剂对褐飞虱的生物活性作用和控制效应. 束兆林,赵来成,吉沐祥,缪康,方继朝,张建华,费子华. 2008

[5]褐飞虱核受体nuclear receptors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徐鹿,韩召军,李永丰,顾中言. 2016

[6]几种生物制剂及复配剂对蚜虫的杀虫活性研究. 韩娟,顾国华,葛红. 2004

[7]新型生物农药鼠李糖脂及其复配剂对甘蓝蚜虫的防治效果. 孙星星,王凯,李红阳,高波,顾慧玲,张俊喜,周加春,朱富强. 2016

[8]几种农药防治柑橘蚜虫药效研究. 张青,邓金花,周新伟,顾俊荣,杨代凤,过永君. 2009

[9]3种植物精油组分对小菜蛾幼虫和蚜虫的田间试验效果. 肖旭,姜志宽,史东海,邢翠香,王宗德,韩招久. 2017

[10]食用菊花蚜虫生防药剂的筛选和利用. 张怡,张志春,沈迎春. 2021

[11]增效剂与氟啶虫酰胺协同作用防治小麦穗蚜. 李茹,熊战之,张凯,倪向群. 2019

[12]吡虫啉两种新剂型对十字花科蔬菜蚜虫的毒力及田间防效. 许小龙,顾中言,娄金贵,韩丽娟. 2006

[13]吡虫啉20SL新剂型对三种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许小龙,韩丽娟,王小平,邢平. 2000

[14]设施大棚辣椒蚜虫对烟碱类药剂的敏感性. 徐广春,孙亚萍,徐德进,许小龙,顾中言. 2016

[15]春季异常气候对桃树蚜虫发生及坐果率的影响. 许建兰,张斌斌,马瑞娟,俞明亮,沈志军,周懋. 2014

[16]植物抗蚜生理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陈超权,刘盛兰嘉,孔李俊,缪黎明,邓航,赵坤,王神云,李建斌,余小林. 2018

[17]5种杀虫剂对设施大棚辣椒蚜虫的防治效果. 徐广春,顾中言,徐德进,许小龙. 2013

[18]吡虫啉对褐稻虱和几种蚜虫的触杀毒力研究. 王强,韩丽娟,黄祥麟,顾中言,许小龙. 1995

[19]拟南芥抗根结线虫和蚜虫的功能基因鉴定. 陈曦,冯辉,张金凤,卢小雪,陈怀谷,魏利辉. 2015

[20]太湖稻区褐飞虱天敌及其控制作用. 丁宗泽,陈茂林,李沛元,蔡立正,程遐年,陈若篪. 198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