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1980—2003年南海赤潮藻种分布特点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王素芬

作者: 王素芬 1 ; 唐丹玲 1 ; 戴明 2 ; 李瑾 3 ; 王久娟 2 ;

作者机构: 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海洋生态环境遥感中心,广东广州 510301

2.复旦大学,上海 200433

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

关键词: 赤潮藻种;环境变化;近海赤潮;生态环境;区域环境

会议名称: 中国海洋学会赤潮研究与防治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海洋学会

页码: 220-225

摘要: 多年来我国近海赤潮发生的频率加大,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很大,给水产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着重分析近20多年来(1980—-2003年)南海海域发生的赤潮,系统比较南海四大区域(北部、东部、南部和西部海区)的赤潮藻种特点,结果表明,在南海不同海域以及不同的时间,赤潮的主要藻种也存在差异性.在北部海域,主要赤潮藻种是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在东部海域和南部海域是扁甲藻(Pyrodinium bahamense).在此期间,扁甲藻和夜光藻一直是南海海域的主要赤潮藻种.在1990年之后出现一些以前未发现引起赤潮的藻种,如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锥形斯氏藻(Scrppsiella trochoidea)、赤潮异湾藻(Heterosigma akashiwo)和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 rubrum)等.经分析认为,赤潮藻种变化可能受到区域环境条件的影响.

分类号: Q949.2`X55

  • 相关文献

[1]南美白对虾应激防控技术. 陈总会,黄志斌,李连同. 2012

[2]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可持续产出基础研究的热点问题. 金显仕,窦硕增,单秀娟,王震宇,万瑞景,卞晓东. 2015

[3]捕捞和环境变化对渤海生态系统的影响. 林群,王俊,袁伟,范振华,金显仕. 2016

[4]黄河口鱼类群落分类学多样性的研究. 王娇,张崇良,薛莹,任一平,徐宾铎. 2018

[5]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及其修复研究. 李绪兴,雷云雷. 2009

[6]天津市海洋牧场建设的初步探讨(英文). . 2019

[7]天津市海洋牧场建设的初步探讨. 王宏,戴媛媛,高燕,张雪,郭彪,房恩军. 2018

[8]我国典型海岛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李萍,刘杰,徐元芹,高伟. 2018

[9]生物絮团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徐武杰,文国樑,曹煜成,胡晓娟,徐煜,苏浩昌,虞为. 2020

[10]长江水资源开发的冷思考. 贾敬德. 2005

[11]陕西渔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探讨. 侯淑敏,李维平. 2005

[12]正确使用养殖环境调控制 营造良好对虾生态环境. 李卓佳,文国?,陈永青,杨铿,杨莺莺. 2004

[13]利用有益微生物改善养殖生态环境的研究. 陈家长,简纪常,胡庚东,吴伟,瞿建宏. 2002

[14]太湖流域池塘河蟹养殖向太湖排放氮磷的研究. 陈家长,胡庚东,瞿建宏,樊恩源. 2005

[15]中国农业资源环境若干战略问题研究. 石玉林,唐华俊,王浩,高中琪,汪林,张红旗,刘宏斌,罗其友,王立新,席北斗,黄彩红,李瑞,许尔琪,崔正国. 2018

[16]洋山工程影响海域生态系统恢复技术的研究. 叶金清,徐兆礼. 2011

[17]长江口、杭州湾附近渔业水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沈新强,袁骐,王云龙,蒋玫. 2003

[18]有益微生物在中华绒螯蟹养殖中应用的研究. 陈家长,胡庚东,吴伟,瞿建宏. 2003

[19]超声波遥测在水生动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王成友,危起伟,杜浩,张辉,刘志刚. 2010

[20]底栖动物对长江口水域生态环境的修复作用. 沈新强,陈亚瞿,全为民,罗民波,王云龙.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